主編精選【專欄】台菲互補共創雙贏新...

【專欄】台菲互補共創雙贏新格局─從免簽契機出發,打造印太供應鏈與區域安全的合作典範

Date:

 

文/鄭紹春(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 & 前中華民國駐索羅門群島技術團水利專家)

根據我國外交部與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MECO)之共同公告,自2025年7月1日起,持台灣護照旅客可免簽入境菲律賓,最長停留14天,入境目的限於觀光或探親。這項政策不僅簡化簽證流程,更象徵雙方互信提升與制度性合作深化的新階段。

當前台灣與菲律賓的關係正處於值得盤點與戰略布局的關鍵時刻。兩國地理相近、歷史互動頻繁,在經濟結構、人力資源與產業技術上展現高度互補性。筆者擬從八大面向說明台菲合作的實質潛力與政策意涵,彰顯台灣作為區域和平與繁榮推手的戰略願景。

一、經濟與產業互補:從製造鏈到基礎建設


美日菲倡議推動「呂宋經濟走廊」

台灣在半導體、精密機械與資通訊領域具備全球競爭力,擁有成熟的技術與資本優勢;菲律賓則具備年輕勞動力、低廉成本與出口歐美的關稅優惠。根據菲律賓貿易工業部資料,2024年台菲雙邊貿易額達45億美元,年增近兩成,顯示雙方經濟互動正在快速升溫。

在基礎建設方面,菲律賓近年來積極推動港口、能源與交通建設,台灣企業實可透過技術輸出與投資,參與工業園區開發與再生能源布局,深化區域供應鏈的合作。在美日菲倡議的「呂宋經濟走廊」架構下,台灣若能積極參與,不僅能穩定區域供應鏈,更可彰顯中型民主國家的戰略主動性。

二、綠色能源與永續發展:共建低碳印太

台灣在再生能源技術方面已展現明顯優勢,尤其在太陽能、離岸風電與海洋能開發領域。菲律賓同樣面對能源轉型與環境挑戰,雙方合作不僅能推動區域能源安全,更符合全球氣候變遷的共同使命。

雙方可共同建立跨國新能源供應鏈,推動離岸風電開發,並在電網整合、能源儲存、智慧電網等方面深化合作。透過綠色金融與技術轉移,台菲可攜手打造印太地區低碳經濟的示範典範,為區域永續發展貢獻具體方案。

三、人力資源互補:移工政策與技職合作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視察颱風災情,慰問災民。

台灣正面臨少子化與勞動力短缺,尤其在製造與長照產業。菲律賓擁有教育程度高、英語能力強的年輕人口,目前在台移工約15萬人,是我國第二大外勞來源。

未來雙方似可強化技職訓練合作,提升勞工技能與職涯發展,同時建立更具人道與永續性的移工制度,使勞動輸出從人力補充轉化為產業升級推動的助力。透過建立認證機制與技能培訓中心,創造雙贏的人力資源發展模式。

四、農業與科技互補:共建氣候韌性與糧食安全

菲律賓擁有廣大農地與熱帶氣候,但仍受颱風與氣候變遷衝擊。台灣在智慧農業、冷鏈管理與農民組織經驗方面具有優勢,雙方可於農作之品種改良、氣象預警與災害防救展開合作。

菲律賓農業部刻正尋求氣候智慧農業夥伴,若能及時結合台灣的技術能量,將有助於區域糧食安全與農業韌性之提升。透過精準農業、物聯網應用與農業大數據分析,雙方可共同應對氣候挑戰,確保區域糧食供應穩定。

五、科技創新與數位經濟:打造智慧印太

台灣的半導體、人工智慧與數據科技已具全球領先地位。與菲律賓合作發展數位經濟、智慧城市、電子政務等領域,可促進數位包容與創新轉型。

透過技術傳輸與人才培訓,雙方可打造亞太區域的數位經濟示範站,為區域經濟轉型提供範例。在金融科技、電子商務、遠距醫療等新興領域,台菲合作將創造龐大商機,並提升區域數位競爭力。

六、區域安全與海洋合作:維護印太穩定

隨著印太地區局勢日益複雜,台灣應積極扮演區域穩定的角色。除了經濟及文化層面外,台灣可就近提供菲律賓在反恐、海洋安全、跨國犯罪等方面的經驗與技術支持,共同維護區域安全。

在南海議題上,雙方可在海洋科學研究、漁業資源管理、海洋環境保護等領域建立合作機制。強化情報交流、海巡合作與人道救援演練,是深化安全合作的重要策略,也展現台灣對區域和平的實質貢獻。

七、教育、文化與觀光交流:軟實力深化夥伴關係

在科技與安全合作之外,人才與文化交流更是長期夥伴關係的核心基礎。台灣高等教育體系完善,提供具吸引力的技職課程與獎學金,每年吸引逾五千名菲律賓學生來台就讀。

觀光方面,台菲航線密集,互為主要旅遊市場。免簽後,台灣已逐漸吸引菲律賓中產階級觀光消費,菲律賓則以島嶼與文化景點吸引台灣旅客,帶動雙邊旅遊就業與文化交流。

在文化層面,台灣可強化「文化外交」策略,推動台灣的多元價值與民主經驗,建立更深層次的價值共鳴。透過非正式的文化和民間交流,提高菲律賓人民對台灣的理解與友感,進一步拉近雙邊人民的心靈距離。

八、多邊合作平台:彰顯台灣區域角色

台灣不僅應推動雙邊合作,更應積極參與亞太區域各類多邊合作平台,如APEC、印太經濟架構等機制,協同建構多元合作框架。此舉能促進產業鏈整合、標準制定和共同應對地區挑戰,彰顯台灣在區域事務中的積極角色與責任。

透過參與區域對話機制,台灣可在供應鏈韌性、公衛合作、災害防救等議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展現中型民主國家的國際責任感與戰略智慧。

免簽是外交起點,更是合作加速器

免簽不僅是行政便利,更是外交信任的具體象徵。此舉為台菲合作注入新動能,也為雙方制度化合作奠基。未來可進一步推動經貿協定、技職與教育交流、再生能源及防災合作,讓免簽成為雙邊關係深化的最實際起點。

結語:互補為基,戰略為翼——台灣的印太願景

台菲關係的互補性建立在結構差異與地理鄰近之上,更在印太戰略框架中展現出地緣合作潛力。此刻正是台灣重新定義與菲律賓關係的關鍵時間點。

台灣以其創新實力和人文溫度,正朝向建立一個具有全球責任感和戰略智慧的示範典範。在高技術、永續發展、安全穩定與文化價值等多維度同步推進中,台灣正展現為一個願意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與區域建設的國家。

唯有掌握互補優勢,深化制度性合作,方能共築互惠共榮的印太新格局。未來,台灣不僅是區域合作的參與者,更是引領印太區域合作新典範的堅定力量。借由免簽契機與制度化合作,台灣將在多層面、全方位的戰略佈局中,成為區域和平與繁榮的穩固推手,展現「永遠朝向世界」的台灣精神與軟實力。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