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專欄】中美釜山交鋒:關稅...

【專欄】中美釜山交鋒:關稅休戰背後的攻防真相

Date: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一場元首握手的背後,是雙方長達七年的貿易較量與戰略調整。2025年10月30日,韓國釜山成為全球焦點,中美兩國元首在此舉行關鍵會晤。這場長達100分鐘的對話,為持續七年的中美貿易戰按下暫停鍵。根據雙方會後公布的共識,美方同意取消針對中國商品加徵的10%「芬太尼關稅」,並將對中國商品加徵的24%「對等關稅」繼續暫停一年。這些協議不僅標誌著中美貿易關係進入為期一年的休戰期,更揭示了雙方在長期博弈後尋求暫時平衡的戰略抉擇。

釜山會晤的實質成果

中美雙方在釜山達成的具體安排,涵蓋了關稅、出口管制和產業調查三大核心領域。在關稅方面,美方取消了10%的所謂「芬太尼關稅」,同時將24%的對等關稅暫停一年,這意味著美國對華關稅從30%實質性降至20%。中方也相應調整了反制措施,展現出雙向讓步的姿態。

出口管制方面,美方暫停實施其9月29日公布的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方則同步暫停實施10月9日公布的相關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並承諾研究細化具體方案。這種互惠安排顯示雙方都在尋找合適的妥協點,避免技術脫鉤進一步加速。

產業調查方面,美方暫停實施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調查措施一年,中方也相應暫停了針對美方的反制措施。此外,雙方還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擴大農產品貿易、相關企業個案處理等問題達成共識。這些成果雖然有限,但為雙邊經貿關係提供了難得的穩定預期。

貿易博弈的戰略轉向

這場貿易休戰來之不易。從2018年3月22日川普簽署對華加徵關稅的總統備忘錄算起,中美貿易戰已持續七年之久。川普的態度在這七年間發生了顯著變化,從最初來勢洶洶,認為通過關稅戰一招就可以把中國擊敗,到2025年釜山會晤前的務實轉向。

2025年11月2日,川普接受CBS採訪時表示:「我們和中國一樣著眼於長遠。」「通過與中國的合作,而不是單方面僅僅擊敗他們,美國可以變得更強大、更優秀。」這一表述與中國對中美關係的系統論述驚人地一致,反映雙方在長期博弈後認識到完全對抗的代價過於高昂。

川普在釜山會晤前發文稱「G2即將開會」,其中「G2」概念最初是2008年美國《外交》雜誌提出的,指中美兩國合作共同主導世界事務。這種態度的轉變不僅反映個人立場的調整,更體現中美實力對比已發生實質性變化,雙方不得不重新審視彼此的相處模式。

博弈雙方的軟肋與籌碼

中美貿易博弈是一場精心計算的戰略較量,雙方都精準打擊了對方的軟肋。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首席分析師楊暢指出,一年的緩和期恰好指向美國中期選舉,或蘊含川普在選舉前保持經貿環境相對平穩的意圖。

中方的籌碼主要集中在稀土供應鏈和農業領域。中國建立稀土出口監管體系並限制出口,有效地反制了美國的關稅威脅,被認為是促使美方回到談判桌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時,中國每年大豆缺口高達1億噸,停止進口美國大豆成為中方的重要反制手段,直接影響美國農業州的政治傾向。

美方的壓力則來自技術管制與通膨管理。出口管制特別是AI晶片等先進技術本是美國的優勢領域,但過度限制反而加速中國自主研發進程。同時,美國國內持續的通膨壓力迫使美方必須在關稅問題上保持克制,避免進一步推高物價水平。這場博弈的結果顯示,美國下調了10個百分點的關稅,而中國方面則主要是暫停實施剛剛收緊的反制措施。

貿易休戰的深層影響

從表面看,川普在釜山峰會後宣稱這是一次「偉大的會晤」,如果滿分為10分,他會給這次會晤打12分。但德語媒體《經濟周刊》評論指出,川普口中的重大突破,實則是北京在中美貿易戰中又一次戰略勝利。

「這場交易的實質是,華盛頓放棄了讓北京做出實質性讓步的要求,而中國則只是暫停了剛剛收緊的反制措施。」這種評價反映國際觀察家對中美博弈結果的共識。對於跨國企業而言,中美貿易休戰帶來了一定確定性,但危機並未完全解除。

糧食行業對價格、時間都非常敏感,暫停徵收特別港務費讓相關從業者放下了心中的「大石」。然而,應對晶片或稀土的斷供危機,將成為跨國企業今後不得不經常面對的新常態。即使同中國這樣的制度性競爭者也能相安無事的、無憂無慮的自由貿易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

一年休戰期的戰略價值

中美貿易戰的休戰期為一年,這為雙方提供了寶貴的戰略緩衝時間。對中國而言,這一年是實現技術自主的關鍵期。中國正在努力擴大在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先優勢,並加快類人機器人、生物技術等新型工業領域的佈局。

晶片領域的自主攻關將成為中國未來一年的重點任務。這些目標也同擬議中的五年規劃相吻合,新版五年規劃預計將在2026年3月的人大會議上審議通過。對美國而言,這一年的休戰期涵蓋了中期選舉,有助於川普在選舉前保持經貿環境相對平穩。

雙方啟動經貿磋商後續輪次,可能在TikTok、AI晶片出口等方向有進一步磋商,轉入避免升級、有效管控的談判節奏。然而,真正的考驗在一年之後。休戰期結束後,中美是否會重啟關稅戰,將取決於雙方在這一年內的戰略調整與互動成果。

結語

這次中美在釜山達成的共識,是雙方在長達七年的貿易摩擦後,基於現實利益做出的策略性調整。正如業內專家所指出的,在本輪談判中,中方通過稀土管制等精準反制,掌握了重要的談判籌碼。而對於川普來說,在貿易戰開打七年後,他也不得不承認競爭現實,轉向更為務實的談判策略。這場貿易休戰,與其說是最終解決方案,不如說是中美關係新階段的起點,未來一年的互動將為雙邊關係奠定新的基礎。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蔡鎤銘
蔡鎤銘
經濟學博士、金融業退休高階主管、淡江大學財金系兼任教授、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副主委; 行政院第二屆終身學習楷模、2019金融研訓院校園黑客松金獎指導教授; 人生信條:「風鳴草勁、漱石無苔」。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