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專文〉魔術師說真話,預言...

〈專文〉魔術師說真話,預言家在騙人

Date:

 

文/ 蕭錫惠(魔術師)

2025年7月5日,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我所看見的未來》中預言今日將發生地震或海嘯,引發網路恐慌,甚至波及觀光與航空業。網路上還瘋傳《推背圖》的模糊詩句:「東方沉海,山動水流,人驚鳥遁」,配上過往災區畫面,營造神蹟降臨的氛圍。但這到底是先知還是事後牽強附會?

作為一位職業魔術師,我想說:魔術可以創造奇蹟,但從不假裝神通;預言常號稱神準,其實多半靠心理操作與模糊語言來矇騙人心。

在舞台上,我可以請觀眾自由選一張撲克牌,最後從信封中「預言」正確答案。觀眾驚呼叫好,但他們知道這是心理技巧與舞台設計。我從不說自己通靈,也不誆稱能看見未來。魔術是「誠實的謊言」,觀眾知道自己被騙,卻享受其中,理性仍在。

反觀那些預言家,卻往往以模糊語句與恐懼語彙操弄群眾,宣稱「我早已知道」,實則事後拼湊。模糊的句子如「水火交戰,天下震動」,幾乎可以套用任何災難,再加一點影片剪輯與轉傳,馬上變成百萬點閱的「準神預言」。這不是神秘,而是套路。

那為什麼我們愛信這些預言?因為人在災難前總想找到「解釋」,哪怕是錯的。心理學稱之為「控制幻覺」。此外,我們也容易落入「選擇性記憶」:記得中過的預言,忘了沒中的一百次。華人文化裡「天人感應」、西方啟示錄、日本的地震神信仰等傳統,也讓這種迷思根深蒂固。

然而,預言不只是一種心理安慰,它也常被拿來操控人心。歷代皇帝以天災為「天譴」,壓制異議;邪教用末日預言洗腦信徒;現代網路則充斥「疫苗陰謀」、「名人死期」等預言影片,以恐懼博眼球,甚至影響公共政策與民主理性。

近期台灣網路也流傳一則「預言」:「7月26日大罷免將大成功」。但與其說這是預言,不如說這是民間努力的投射。成千上萬的台灣人,正在用雙腳走出來、用行動組織、用熱情說服鄉親。這不是預知未來,而是創造未來。正如魔術師熟知:「結果是可以設計出來的,但要靠你一步步鋪陳,而不是坐等天意。」

今日(7月5日),龍樹諒的地震預言尚未實現,但恐慌已然擴散。與其迷信漫畫,不如相信科學。面對未來,真正值得依賴的是日本氣象廳的地震監測資料,不是LINE群組裡的影像拼貼。

魔術讓人驚奇,卻不奪走理性;預言讓人恐懼,卻常奪走判斷。這就是兩者的差別。

7月26日能不能成功,不在天命,而在公民。讓我們用行動,而不是轉傳,完成這一場屬於台灣人的民主奇蹟。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