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選舉,這位北一女的老師就會出現,把「去中國化」的罪名,冠到民進黨頭上,激發藍色選民愛中國熱情,藉投票反對綠營,她的動機是政治,不是教育。
這一次,這位老師又來了,一篇明朝遺臣顧炎武的文章,成為打擊政府的工具,還瞎掰一堆道理,好像不讀這篇文章,社會就不知廉恥了,如果她的道理正確,那麼百年前,大搞白話文運動的胡適,罪名可大了。
話說回來,一個人行為是否知恥,肯定不是上高中,讀一篇文章可以決定,簡單一句話說,家教是教育之本,這位熱愛古文的老師,要出風頭之前,最好先上一點邏輯課程。
一位北一女學生爆料,這位老師上課都在罵政府,讚美中國,問題是,這篇文章被刪除不是今年,為什麼好幾年來保持沉默,每逢大選就發作,其次,老共從文革開始大規模消滅中華文化,真正「去中國化」的兇手就是中共國,中國旅客到台灣,才發現台灣保留最多的中華文化。
既然有這一類為了政治理由,支持中國化的老師,那麼我就把個人支持「去中國化」的原因再論述一次,
所謂「中國化」,簡單說,從文化上學習認同中國,包含生活習慣,語言,節慶,社會規範等等。過去,台灣在明清兩朝統治下,統治者給台灣的學習過程稱為「漢化」,日本人統治台灣後,開始推動日本化,真正的用詞應該是「現代化」,皇民化或學習日本語言,通常只針對較高的階層。
老蔣接管台灣後,為了方便統治,開始「去日本化」,進行「中國化」運動,日本政府承認中共國後,蔣政府也對社會存在的日本風氣大清洗,甚至拒絕日本物品或日本電影。
台灣人在國民黨統治下,「中國化」達到最高境界,也因此「台灣意識」被消滅,造成台灣人認同的謬誤,只知有中國,不知有台灣,這種情況影響到今天,台灣社會分割成兩種人,一種自認是中國人,一種自認是台灣人,另一種騎牆主義者,自認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
族群認同分歧,是國家安全的破口,看看今天的俄烏戰爭,如果不是烏克蘭獨立後,對境內的俄國認同者心存包容,持續使用俄語,接受俄羅斯文化,於是,克里米亞,烏東地區一半以上的人口認同俄羅斯,給了心懷野心的普丁可乘之機,否則戰爭不會發生,同樣脫離蘇聯獨立的波海三小國,知道只有「去俄羅斯化」,才能保護國家,開始實施去俄羅斯文化語言的政策,終於可以團結國家免於戰爭,失敗的烏克蘭是台灣的前車之鑑。
台灣很僥倖,李登輝時代先知先覺,理解族群認同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推動本土化與民主化,讓台灣遠離威權統治,也使多數台灣人回頭,認識台灣,並擁抱台灣,但是,國內少數熱愛中國的人卻成了國家之患,也使野心的中共找到併吞台灣的破口。
鼓勵北一女這一位老師應該鼓起勇氣,移民中國,她才會發現「中共國」的真實名字叫「共產國」,「後大清帝國」,根本不是中國。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