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業論壇報科技與人文論壇報

科技與人文論壇報

「船說-王船造船圖譜特展」隆重登場 海委會攜手成大...

記者鍾和風/高雄報導 海洋開拓無垠世界,船舶書寫...

義守大學「機器蟻」獲設計大賽創新科技佳作獎 「蟻人...

記者鍾和風/高雄報導 科幻電影中「蟻人(Ant-...

文藻與高雄技高校長交流 聚焦AI教育職涯發展

記者鍾和風/高雄報導 文藻外語大學於本(...

台日攜手實踐「淨零綠生活」 高餐大與立命館大學回收...

記者鍾和風/高雄報導 亞洲學生交流計畫(Asia...

【專欄】神與鬼

  話說科學家愛因斯坦與藝術家畢卡索 ...

經濟部與高市府攜手HTC打造全台最大戶外5G XR...

  記者高婕/高雄報導  ...

【洪存正專欄】《自然》2024十大科學人物 (6)...

宇宙膨脹的速度有多快?這位天文學家讓宇宙學更接近答...

【向子期專欄】露西的跑步落後於現代人

古代人類的親戚和現代人一樣用兩條腿奔跑,但速度要慢...

【洪存正專欄】《自然》2024十大科學人物 (3)...

6月25日,李春來熱切地看著載著第一批月球背面碎片...

【洪存正專欄】《自然》2024十大科學人物 (2)...

2024 年 4 月 16 日,凱特琳·卡拉斯 (...

【向子期專欄】人工智慧有了意識我們該怎麼辦?

人工智慧整合機器人可以進行對話,並檢測與之互動的人...

2024首爾國際發明展|康立全球榮獲金牌獎

於韓國首爾舉辦的2024首爾國際發明展(Seoul...

【于思專欄】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又大又甜的番茄

腐爛的西紅柿不再存在:只需編輯水果的兩個基因就可以...

原民文化保存創新突破 東大以AI元宇宙技術奪前瞻技...

113年11月7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20...

《2024科技尋根》系列活動開跑 邀民眾體驗科技尋...

記者鍾和風/高雄報導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長期以...

【歐陽永叔專欄】AI如何揭示羅馬帝國失落的秘密

有了新工具,學者們終於能夠閱讀長期以來被認為太脆弱...

【王烈堂專欄】AI正在尋找下一次巨型地震

加州下方 是一片錯綜複雜的斷層,大塊的岩石在這些斷...

【嵇叔夜專欄】最大的人工智慧問題已得到解答

當人類犯錯時,我們很容易產生共鳴,因為我們意識到人...

【專欄】社交媒體背後的黑暗真相:杜羅夫、祖克柏與奧...

  引言:網路時代的倫理難題 在當今...

【柳子厚專欄】出售虛假參考文獻的計劃震驚了科學家

研究誠信觀察者對科學家偽造或操縱其研究的引用計數的...

【蘇明允專欄】社群媒體如何成為惡夢

最近的研究表明,那些花更多時間在社群媒體上的人更有...

【韓退之專欄】人類能生存的最高溫度是多少?

2019 年,生理學家 Ollie Jay 開始設...

【山巨源專欄】為什麼這麼多虛擬助理都是女聲?

研究人員表示,在與虛擬語音助理打交道時,我們無意識...

【蘇明允專欄】我的夜空我的夢

Lindsay House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

專欄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