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全民福利及健保【洪存正專欄】2050 年...

【洪存正專欄】2050 年患癡呆症人數將增加兩倍

Date:

《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一篇<癡呆症研究需要全球性的方法>(Dementia research needs a global approach)指出,國際社會需要優先研究可能產生最大全球影響的癡呆症干預和預防措施。

文 / 洪存正 綜合報導

癡呆症是全球第七大死因,預計到2050 年患有這種疾病的人數將增加兩倍。癡呆症的負擔並非在所有國家均等,大約三分之二的癡呆症患者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LMIC),預計這些國家的增長速度將快於高收入國家 (HIC)。女性受癡呆症的影響尤為嚴重,在所有年齡組的患病率都高於男性,死亡率也更高。女性還負責提供全球約 70% 的非正式護理時間,其中中低收入國家的比例最高。

儘管取得了進展,但對癡呆症的研究仍然分散且孤立於不太可能產生最大全球影響的領域。即使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最近批准的lecanemab也受到了這樣一個事實的影響,即這種治療的成本和基礎設施要求可能會讓 LMIC 望而卻步——大多數癡呆症患者居住在這些國家。世界衛生組織 (WHO) 全球狀況報告關於 2017-2025 年癡呆症公共衛生應對措施的報告強調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加大努力,以實現會員國為 2025 年設定的癡呆症目標。該報告的底線是明確的:現在是國際社會優先研究可能使所有面臨癡呆症風險的人受益的干預措施和預防措施的時候了。

2022 年 10 月 4 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癡呆症研究藍圖支持實施 2017-2025 年公共衛生應對癡呆症全球行動計劃,這是非傳染性疾病領域的首份出版物。該藍圖利用從世衛組織以往優先考慮和協調傳染病研究的努力中吸取的重要經驗教訓,強調了整個癡呆症研究領域的關鍵目標,這些目標將對這種破壞性疾病的全球負擔產生最大影響。例如,需要在 LMIC 和其他種族和地區群體中更好地了解癡呆症的患病率和發病率、疾病成本以及風險因素的患病率和影響。對癡呆症機制的研究,例如生物標誌物以及遺傳和表觀遺傳標誌物,應該包括並解釋這些群體的差異。

高收入國家的研究報告稱癡呆症患病率下降,這與可改變的癡呆症風險因素有關。這些令人興奮的發現指出,改變風險因素可以減緩認知能力下降並延緩癡呆症的發作,或完全預防癡呆症。考慮到癡呆症護理的成本,初級預防可能是減少癡呆症預計的全球影響的最便宜和最簡單的方法。然而,關於 LMIC 或 HIC 和 LMIC 中的文化、種族和性別多樣化的亞人群中可改變的風險因素的可用數據很少。此外,用於計算這些風險因素的數據來自高收入國家,儘管研究表明某些風險因素在中低收入國家中比其他風險因素更為普遍,並且那裡的癡呆症病例比世界其他地區多。不同的環境和社會暴露也會影響癡呆風險。這包括接觸空氣污染和殺蟲劑,這與癡呆症風險增加有關,而靠近綠色空間與積極的認知結果有關。

也很少有關於性別特異性風險因素的有力研究,例如更年期提前和懷孕期間的並發症,以及風險因素對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影響,如最近顯示的心血管事件。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長壽本身並不是造成癡呆症性別差異的原因,而且越來越多的研究強調了生物學因素。患有阿爾茨海默病 (AD) 的男性和女性表現出不同的認知和精神症狀,女性在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或AD 癡呆後表現出更快的認知衰退。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編碼載脂蛋白 E 的等位基因根據性別賦予不同的 AD 風險概況,具有編碼載脂蛋白 E-ε4 等位基因的女性比同齡男性患 AD 的風險更大。儘管有這些發現,但在最近完成的輕度至中度 AD 的 3 期臨床試驗中,幾乎沒有關於藥物療效和安全性性別差異的數據。此外,女性在AD臨床試驗中的代表性仍然不足。系統研究和報告疾病症狀學、生物標誌物、進展、風險因素和治療反應方面的性別差異對於減少癡呆症的全球影響的努力至關重要。

資金顯然是研究的主要驅動力。2019 年的數據表明,儘管用於癡呆症的資金有所增加,但主要用於高收入國家的研究。在 2019 年獲得癡呆症研究資助最多的 50 個組織和機構中,41 個在美國,6 個在英國,3 個在加拿大。此外,儘管癡呆是由多種疾病引起的,但絕大多數資金都用於研究 AD。儘管增加對癡呆症研究的資助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但這需要以更有條理和公平的方式進行。

癡呆症非常複雜,單打獨鬥無法克服應對這種疾病的全球負擔的挑戰。在理解這種疾病方面存在相當大的研究差距,特別是在其負擔最重的領域。彌合這些差距需要在資源貧乏的環境中實施具有公平包容性和研究能力建設的協調全球研究計劃。只有這樣的全球研究優先級水平才能確保正在進行的研究工作產生最大的影響。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