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後4:7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8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文 / 魯怡君傳道
- 前言
- 南加州教會發生慘案
- 南加州日內瓦長老會教堂在主日會後被一名台裔移民持槍闖入,無差別射殺造成一死五傷,死傷者全為爾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籍僑民。嫌犯殺人的理由懷疑是「對中國和台灣之間的政治緊張局勢不滿」,反對台灣是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國家。
- 死者是陪同母親到教會的52歲台裔醫師鄭達志,他本不是這間教會的會友,因為不久前父親過世,為了陪伴母親才與母親一同參加長老教會的聚會。
- 死者被打三槍斃命,原因是他試圖撲向兇嫌,制止兇嫌殺人,反遭殺害。人們面對危險的本能反應是逃避,但鄭醫師卻毫不猶豫地撲向兇嫌,試圖阻止兇嫌的殺戮,導致身中三槍,成為此慘案中唯一的死者。但因鄭醫師勇敢的舉動,讓其他人有機會攻擊制伏嫌犯,使得這場悲劇的傷亡沒有繼續擴大。
- 沒有人希望被犧牲,但鄭醫生的義舉的確使得教會更多會友倖免於難。在危難中仍能替別人設想,這樣的大愛相信是出自信仰上的力量。
- 疫情進入高峰,人人感到死亡威脅的恐懼
- 台灣自四月下旬起,染疫人數每天攀升,到5/10已進入一天五萬人染疫,本以為六月初才會破十萬人,沒想到5/19就衝上9萬,離10萬大關僅一步之遙,而衛福部表示高峰還未過去。
- 雖然絕大多數的染疫者都會康復,但因著媒體的推波助瀾,大家對疫情有著極深的恐懼,對於疫情相關的事物有著非理性的反應。
- 許多人為了快篩與PCR(核酸檢測),造成了醫療系統沉重的負荷,甚至使得許多急症患者得不到就醫的機會,因此醫界提醒民眾不要為了自己的PCR(核酸檢測)卻攔阻了別人的CPR(心肺復甦術)
- 還有許多人想藉此發保險財,購買多張保單,趁亂染疫,申請理賠,不但造成保險公司困擾,更增加地方公衛單位的作業負荷。面對嚴峻的疫情,還能想到藉機發財的人,勇氣非比尋常。
- 母親的疾病 正視與思考死亡
- 過去兩周,母親惡性腫瘤復發,二度開刀切除
- 開刀前便血及譫妄,讓家人擔心是癌末。手術後經歷辛苦的復原,死裡逃生。
- 在陪病過程中,看見母親從鬼門關走一遭讓我思考:人生終究會死亡,對基督徒而言,生死無法選擇,但要如何活著是我們可以選擇。
- 人生不可避免的只有兩件事:生與死
- 人生不可避免的只有兩件事:生與死,然而人們對生的態度是喜悅與期待,對死的態度是厭惡與逃避。所以我們對出生嬰兒充滿喜悅,甘心樂意的照顧;對於垂死的生命則是害怕逃避,彷彿死亡也會傳染。
- 然而,沒有人能逃避死亡,正視死亡才能使我們更了解生命的有限,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致力過一個不讓自己後悔的人生。
- 每個旅程都有始終,人生的起點是生,終點就是死。生死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但如何走向死亡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結>如果說死亡對人的生命有什麼貢獻,那麼就是死亡使我們更認真思考我們的生命。
<PRAY>主耶穌,你是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以自己寶貴生命來換取罪人得救的救主,你用對父神的信心勝過肉體的軟弱,用對人的愛心勝過對死亡的恐懼。如今,這個世界貧窮疾病戰爭的腳步越來越近,求主幫助我們藉著你的真理,使我們有正確的勇氣面對死亡,勝過死亡。…
- 思考死亡使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
- 注視永恆使死亡退位
- 著名的華人神學家,牧師楊牧谷博士,發現患鼻咽癌時,正當四十七歲壯年,當面對死亡的時候,他說:「死只是一道門,推門進去,不是進入無有之鄉,而是進入更高層次的存在。」因為有這樣的看見,他能高聲歡呼:「死亡,我比你長命,因為越過此門,死亡就永遠在我背後,永恆卻在我前頭。」楊牧師因鼻咽癌而進行一連串痛苦的治療,這過程沒有令他灰心喪志,反令他對信仰及生命作出更深邃的反省,身體的狀況並無影響他的工作,反而令他更積極參與對病人的關懷工作。
- 南加州爾灣長老教會槍擊案中喪生的鄭達志醫師不僅是一位願意聆聽病人需求的好醫生,也是一位熱愛運動、熱愛生命的基督徒。他不是爾灣長老教會成員,他之所以會出現在日內瓦教堂,是為代替過世3個多月的父親陪伴母親;鄭達志的母親還未走出喪夫的傷痛,已有一段時間沒有來教會,當時許多教友都邀請鄭媽媽來參加活動,關心母親的鄭達志便陪同母親前往。
- 注視永恆使死亡退位
當殺手封鎖會堂,開始對裡面的長輩及會友開槍時,鄭達志醫師的心裡在想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他的第一個行動是撲向殺手,試圖阻止他開槍殺人。是什麼樣的勇氣使得一個人能夠在死亡面前挺身而出?
我相信,能夠在死亡面前展現無比的勇氣,背後的力量是想要救更多人的念頭,那就是基督的慈悲與憐憫。
- 注視永恆使死亡退位
太10:39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
當人的心思意念定睛在神永恆的應許時,死亡的威脅力道便會減弱,因為在永恆面前,死亡是沒有地位的。
- 活出基督使死亡退位
- 既然無法躲過死亡,我們就需要面對死亡,找出讓生命更有意義的方式,好叫我們有向著死亡權勢誇勝的勇氣。
- 耶穌基督勝過死亡是因為祂對父神的信心與對人的愛心。我們要效法基督,就需要有對神的信心與對人的愛心,以至於我們能有勇氣來面對死亡,不被死亡所挾制,進而能勝過死亡。
- 當我們對神有足夠的信心,對人有足夠的愛心,我們的行動是跟隨著聖靈的引導,陰間的權勢自然無法挾制我們。活出基督使死亡退位。
- 活出使命使死亡退位
提後4:7-8保羅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
- 保羅因為明白自己的命定,竭盡所能謹守遵行神的真理,所以他敢誇口說那美好的仗他已打過了,當跑的路他也跑盡了,所信的道他也守住了。未來,他確信神的應許必然臨到,那就是有公義的冠冕為他留存。
- 保羅的信心來自於他以行動回應神的呼召,用生命見證了他所信的道,所以他可以這樣大膽的宣告。
- 如果有機會,你會如何紀念你自己,如何為自己書寫墓誌銘?我們是否可以坦然無懼地像保羅一樣宣告: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
- 保羅因為能活出神給他的使命,所以死亡對他不具威脅力。
- 基督教是一個正視與面對死亡的信仰
- 基督信仰中的死亡教育
- 每個生命都有起點與終點。
- 基督信仰中的死亡教育
傳3:1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2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既有定時,就不是任意可以改變的,尊重造物主掌管的權柄,不逆天行事,是我們從死亡中學到的第一件。
- 認識生命的有限。
詩90:10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知道人終有一死,知道死亡無可避免,就會珍惜有限的生命,把精力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有這樣的認識,就不會常常為了小事、瑣事生氣。
- 天上的永恆更勝於地上的短暫。
詩39:4 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5 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
知道我們的壽數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對生命有真切的認識後,明白自以為穩妥的其實都是虛幻,使我們更能接受我們在地上不過是客旅的事實。那麼我們應該追求短暫的歡愉滿足,還是追求更永恆不朽的獎賞呢?
- 數算日子使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詩90:12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明白人的有限,生命的有限,智慧的有限,我們解困的唯一法則就是尋求創造我們的主,從創造主那裏得到智慧來數算日子。因為數算日子不是為了延長生命,而是為了更有意義的生命。
<結>所以基督教從不避談死亡,反而是從死亡中看見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從死亡中學習如何生活,讓生命更有意義更有重量。
- 死亡使我們看見永恆的價值
- 詩90:4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5 你叫他們如水沖去;他們如睡一覺。早晨,他們如生長的草,6 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
世上一切都是短暫的,如生長的草,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就被割下枯乾,死亡使我們明白,我們是客旅,是寄居的,世上的一切都是短暫的。
à因此如何使我們在創造主的手中留下永恆的價值,是我們對這段生命旅程最重要的規劃。
- 林後4:16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17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主耶穌說這世上有苦難,所以我們不能輕忽苦難帶來的打擊,但聖經告訴我們不要喪膽,雖然苦難會使我們肉體軟弱,但心中倚靠主的人卻能夠內心堅定,因為這等人知道在神的手中,苦難終將過去。
à我們的得勝就是基督的得勝,這便是那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 羅8:38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39 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 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
我們的肉體是軟弱的,會朽壞的,要如何勝過生命的各種挑戰,死亡的各種折磨?不可能!如果沒有基督的愛,永生的盼望,與聖靈的幫助,我們這軟弱渺小的人無法打贏任何一場戰爭。但若是主與我們同在,主的愛充滿我們,我們便能戰勝埃及追兵,踏平迦南巨人,打敗歌利亞,因為基督已得勝。
基督的愛與同在是我們得勝的確據。
- 基督如何勝過死亡
基督是神,但他在地上也是完全的人,他也有一個會朽壞的身體,他如何勝過死亡對他的威脅呢?我們看他在克西馬尼園的禱告,我們就能明白:
- 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
面對死亡帶來的痛苦,即使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也會憂傷痛苦。
- 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
基督的人性使祂也會擔憂與抗拒死亡的威脅,所以禱告尋求父神的意見。
- 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基督的神性使祂相信父神的安排不會有錯,救恩必須透過基督的捨己而完成。因此,順服的信心勝過肉體的恐懼。
- 因著信而順服,基督勝過死亡
經上記著說,基督為著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後復活顯現,後升天,坐在父的右邊。基督的榮耀:
弗1:21 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22 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23 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 結論:效法基督,使我們在死亡與困境的威脅下,仍然過著得勝的生活。
保羅在歌林多前書也指出,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 信:相信上帝的信實,並堅定持守信仰
- 相信上帝的信實,就能在危難中等候神的救恩臨到,就不會被死亡威脅
- 然而環境會磨損我們的信心,所以無論如何要讓自己持守在信仰中,因為信心是我們得救的唯一途徑。
- 望:盼望永生的應許,不要讓世界的價值弄瞎了眼睛
- 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地上只是客旅,是寄居的,就會對地上的榮耀抱著過度的期待,被世界的價值牽著鼻子走,最終被弄瞎了數靈的眼睛
- 對永生應許的盼望使我們雖然在今生有苦難,卻能生出等待的勇氣,因為我們知道神的信實部會讓這盼望落空。
- 愛:活在神的愛中,也努力把從神來的愛分享出去
-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 愛有兩個面向,一個是被愛,一個是愛人,我們要或在神的愛中被神愛,也要活在愛人的環境中分享神的愛。
- 愛是最大的,因為愛支撐著其他兩個,有愛才能有信有望。ALL,在此黑暗壟罩的時刻,我們更需要的是支取神的愛,以及彼此相愛,透過神的愛來持手信心與盼望,透過愛人來更加明白神藉著苦難要讓我們學習的功課。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