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公益活動【洪存正專欄】阿爾茨海默病...

【洪存正專欄】阿爾茨海默病如何「走對」精準醫學?

Date:

醫界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普遍理解仍然基於歷史臨床病理學實體,因此落後於對阿爾茨海默病連續體的專家理解。這種情況意味著,如果研究界誇大阿爾茨海默病病理學的治療和預後價值,他們將在個人利益和研究利益之間造成衝突。

文 / 洪存正 綜合報導

蒂莫西戴利(Timothy Daly)在《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的<阿爾茨海默氏症研究革命的倫理>(The ethics of revolution in Alzheimer’s research) 指出,他的同事Gregory 等人主張採用一種基於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檢測的「新護理途徑」。他們斷言,作為「大腦健康革命」的一部分,存在「強大的科學和倫理推動力將注意力轉移到早期疾病階段以改善大腦健康結果」。「我同意降低後期神經變性的風險勢在必行。然而,作者只抽象地提到了倫理學一次,並沒有引用任何最近的倫理學研究。我在本通訊中提供了一個倫理學觀點,通過警告阿爾茨海默病病理學生物標誌物過度醫學化的危害來平衡他們對大腦健康革命的呼籲。」他說道。

作者擔心癡呆症臨床綜合徵的歷史重點仍然主導研究是沒有根據的。阿爾茨海默氏病作為歷史上的臨床病理學實體,已被「重新概念化」為生物連續體,對研究和臨床產生重大影響。作者提到基於血液的生物標誌物是一項重要的創新。僅在 2022 年,就有超過 135 篇關於阿爾茨海默病血液生物標誌物的論文被 PubMed 收錄,這些論文「已經在改變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和預防臨床試驗…… [以] 驚人的速度」。因此,阿爾茨海默氏病連續體的革命已經在進行中。

這種對阿爾茨海默病的重新概念化充滿了倫理問題。尚不清楚哪些具有阿爾茨海默病病理學生物標誌物的個體會發展為散發性阿爾茨海默病;如果他們這樣做,則沒有針對他們的完全批准的治療方法,此外,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普遍理解仍然基於歷史臨床病理學實體,因此落後於對阿爾茨海默病連續體的專家理解。這種情況意味著,如果研究界誇大阿爾茨海默病病理學的治療和預後價值,他們將在個人利益和研究利益之間造成衝突。

作者在批評「數十年來重複相同的臨床試驗方法」時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然而,值得商榷的是,此類試驗面臨的倫理問題是過度依賴降低具有阿爾茨海默病病理學生物標誌物的個體的澱粉樣蛋白,而不是方法。儘管作者對個性化醫療的呼籲是一個有價值的最終目標,但基於降低澱粉樣蛋白以外的方法的「救援醫學」的合乎邏輯的第一步仍有很大的空間。一旦阿爾茨海默病連續體在臨床上得到顯著改善,就有可能「對患者進行分層以進行病因特異性治療,並推出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精準醫學」。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