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越多家庭面臨長照的需求,除顯見長照的重要性逐漸提高,更可發現許多剛面臨長照需求的家庭手足無措,按照政府長照宣傳打了1966電話,才發覺不是那麼一回事,才發覺這其中真是有「學問」,還得按部就班一樣一樣來面對、學習及處理。
疫情逐漸鬆綁,許多同學紛紛從美國返台,一方面,過去兩三年受到疫情影響,無法返台,另一方面,年邁的父母開始有長照的需求,必須親自返台協助安排處理,由於知道我過去十多年投入在長照及認知症領域,也會來找我詢問如何解決他們棘手的長照需求。
先談長輩出現一些的改變,讓他們不知該如何面對:
1. 有父母開始會懷疑他們回來是想要父母的財產。
2. 有父母表現出家中的移工會偷拿家中物品及錢財。
3. 有父母經常重複吃藥、或是忘記吃藥。
4. 家中囤積物非常多、也沒人打掃,十分髒亂。
5. 回來才發覺有父母很久沒洗澡,髒衣服推積很多。
6. 父母常會忘東忘西,自己說過的話都不記得。
他們想帶父母就醫,父母拒絕,理由是沒有生病,為什麼要看醫師!
他們想聘請移工來照顧父母,才發覺不是今天想請,明天就會出現!
按照政府宣導,撥打1966長照專線,轉來轉去,最後還要等照專來評估。
想安排長照機構讓父母入住,一方面父母不願意去,另外一方面,優等的長照機構都要排隊,不知要等到何時才有機會入住。
更讓他們頭疼的事,眼前的事不是有錢就可以立即解決,在台的時間十分有限,國外還有子女、家庭、工作等需要兼顧,讓他們急的是有如熱鍋上螞蟻。
聽完來找我的同學不同的境遇之後,我一一抽絲剝繭的方式,將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一一排列出來,每一問題解決方案也逐項提供他們思考與決定,同時,提醒他們難以找出最完美的答案時,不如先規劃出可接受的方案,再讓時間及空間來逐項解決,更重要的是他們今後必須將一部分的心思、時間放在父母身上,跨過太平洋,以視訊方式來面對,甚至考慮更多點時間留在台灣。
他們共同的心得:原來長照也需要學習!卻找不到地方來學。
(全文引自:伊佳奇臉書,作者授權轉載)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