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國家財經指標郭台銘:台灣須加強與美日科...

郭台銘:台灣須加強與美日科技合作 經濟不能全依賴中國

Date:

在美中兩國科技競爭尖銳時刻,正在美國訪問的鴻海精密工業及富士康公司創辦人郭台銘說,台灣在東亞具有非常獨特地位,台灣的經濟不能完全依賴中國,而是必須與美國、日本緊密合作,將台灣的科技與經濟整合升級,再將消化後的技術轉移到東南亞和印度,那才是台灣的未來所在。

有意爭取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郭台銘對美國展開為期12天的“科技與經濟開拓之旅”,希望為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尋求科技與產業整合的道路。

郭台銘3月28日 在抵達訪美首站華盛頓後先拜訪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討論未來雙方長期合作事宜;下午到馬里蘭州立大學工學院,與校長達瑞爾·派恩斯(Darryll Pines)簽訂工業人工智能合作備忘錄。
儘管一些媒體稱他此行是為總統大選“暖身”,不過郭台銘晚間在華盛頓玉山科技協會(Monte Jade)的爐邊談話中表示,他不談政治,因為台灣內部已經過於泛政治化,“太多的政治、太少的經濟”,他希望能多談經濟,因為這對台灣未來的發展極為重要,他也談了許多與美國蘋果公司已故創辦人斯蒂夫·喬布斯共事的經歷,表示他從喬布斯的工作態度學習到許多企業經營的道理。

郭台銘說,他此行訪美的重點在於尋求加強台灣與美國科技產業的合作,尤其在人工智能(AI)的領域。他認為台灣未來必須著重科技與經濟結合,讓產業能進一步升級,包括工業AI和健康AI等,台灣都必須走上全球化、加強與美日的合作,並將市場分散到東南亞,不能過度依賴中國。
“台灣一定要快速的走上全球化,台灣要快速的跟日本做整合,台灣要快速的跟美國的科技,不管是舊金山灣、紐約灣來做整合,然後台灣消化以後把這些技術轉到東南亞。”

台灣應分散市場到東南亞

他說,東盟有6、7億人的市場,包括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他們都應該向台灣學習,因為台灣的地位非常獨特,連印度未來也要走過去台灣和中國大陸走過的路,雖然印度有很好的工程師,但它與日本在科技能力上的差距太大,不可能直接從日本引進技術,因此印度會需要台灣的協助,這也是台灣未來的市場所在。

“所以未來台灣的科技要如何升級,台灣的規模經濟不能全部依賴中國,一定要怎麼樣分散到東南亞、分散到歐洲。”

郭台銘強調分散市場的重要,並說這是為什麼鴻海在收購日本夏普公司後在全球30多個國家都設有工廠。
在現場聆聽演講的德州山姆休斯敦大學政治學副教授翁履中問郭台銘,除了有好的經濟發展方向外台灣也需要有一個好的領導人,他問郭台銘,一個好的領導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人民手中選票決定領導人

郭台銘說,大多數人都是沉默的,“人民是沒有聲音的”,中國的戰國時代就是領導人在以權力征服別人,今天在歐洲也發生同樣的事情,但“拳頭只能征服一次,不能征服一世,最後還是要以德服人。人民是沒有聲音的,最後不是用打破頭來決定誰贏誰輸,而是用選票,這是民主政治的可貴。”
他說,民主自由的可貴在於每個人都有不同意見,但最後做決定還是每個人手上的一張選票。
“平等、自由的投票權,這是民主自由的可貴。”

郭台銘還引老子《道德經》的“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人之道,為而不爭”的話來提醒大家說,“如果你心中常有人民,我覺得人民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你心中沒有人民,為了自己一黨之私、一黨之利,兩黨惡鬥,最後的結果,老百姓會做出它的判斷。”

須加強與美AI合作

雖然郭台銘多次強調人工智能(AI(=)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但近來也因為一些AI過於強大的問題而引發人們對AI的安全疑慮,美國之音(VOA)在會後問郭台銘如何看待AI安全性的問題。
他說:“只有科學家才能回答這個問題。科學家和政治家不一樣。科技走在前面,政治再來解決問題,但一定要科技先突破。我覺得讓它先走,最後政治再回來把人民的問題解決掉。”
郭台銘說,任何科技一定會造成這一類的問題,例如從馬車到汽車的發展過程中也有許多危險之處,但後來才有了斑馬線和駕駛安全的設計,“所以科技必須要讓它先發展。”
他也再次表示,台灣一定要與美國合作,“AI是美國的強項”,台灣應該多和美國發展科技的關係和經濟的關係,科技轉型是未來台灣必走之路。
另外,對於台灣社會目前存在“親美論”與“疑美論”的辯論,郭台銘說,“什麼論都不重要”,他相信科技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和平發展是人類生存之道。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