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spot_img
15 C
Taiwan
2023 年 12 月 10 日
spot_imgspot_img

【洪存正專欄】身價

大學教授和農民在癌症醫院裡,成為室友之後,經過十分鐘的交談,他們互相覺得...

【向子期專欄】打新冠疫苗副作用越多,抗體產生越多?...

2023 年10 月2 日,荷蘭一名患者接種了SARS-CoV-2 疫苗...

【洪存正專欄】強迫症與極端主義是拜把兄弟

強迫症和激進的信念,似乎就只在一線之隔。約翰·麥克格里恩John Mac...

受限制的身體與被剝奪的自由,只因台灣沒有穩定的照護...

作者:劉小慈,無礙e網小編 繼上次出門放風,應該已是半年前的事了,...
-Advertisement-spot_img

【巴枯寧專欄】這個國家正在經歷了一場道德災難(上)

- Advertisement -spot_imgspot_img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基思·格森(Keith Gessen)在《紐約客》(New Yorker)發表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年後>(Russia, One Year After the Invasion of Ukraine),文中指出,「去年冬天,我在莫斯科的朋友懷疑普丁會發動戰爭。但現在,正如有人告訴我的那樣,「這個國家經歷了一場道德災難。」( Last winter, my friends in Moscow doubted that Putin would start a war. But now, as one told me, 「the country has undergone a moral catastrophe.)

文 / 巴枯寧 綜合報導

基思·格森說,「一年前,也就是 1 月,我去了莫斯科,想盡我所能了解即將到來的戰爭——主要是,它是否會發生。我與記者、智囊團和似乎知道當局在做什麼的人交談。我在莫斯科四處走走,買了一些東西。我和姑姑住在植物園附近。地上鋪著潔白的雪,小孩子們跟著媽媽一起去玩雪橇。每個人都確信不會有戰爭。」

他繼續說,「八十年代初,我小時候移民到美國。自九十年代中期以來,我大約每年回一次莫斯科。那段時間,城市越來越好,政治局勢越來越糟。就好像,在俄羅斯,更多的繁榮意味著更少的自由。在 19 世紀 90 年代,莫斯科混亂、擁擠、骯髒、貧窮,但你可以在每個角落買到六份譴責車臣戰爭並呼籲鮑里斯葉利欽的報紙辭職。沒有什麼是神聖的,一切都是被允許的。二十五年後,莫斯科乾淨、整潔、富裕;你可以在每個角落買到新鮮的糕點。您也可能會因為您在 Facebook 上的言論而受到起訴。我的一個朋友最近因為抗議他附近的新建築而入獄十天。他說他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

物質繁榮似乎遠離了戰爭

基思·格森指出,物質繁榮似乎遠離了戰爭;對它的政治鎮壓。在莫斯科之外,情況不太好,而在俄羅斯之外,克里姆林宮近年來變得更加咄咄逼人。它吞併了 克里米亞,支持烏克蘭東部的叛亂,支持敘利亞的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干涉美國總統大選。但在內部,情況停滯不前:同樣的負責人,同樣的關於西方的言論,同樣的蘇聯懷舊、俄羅斯正統思想和炫耀性消費的意識形態混雜。2021 年,弗拉基米爾·普丁 (Vladimir Putin )他修改了憲法,這樣他就可以一直執政到 2036 年。這是普丁主義發達的時代。大多數人都沒有預料到會有什麼突然的舉動。

輸掉的是蘇聯,而不是俄羅斯

「我在莫斯科的朋友們竭盡全力解決這些矛盾。記者兼政治分析家亞歷山大·鮑諾夫 (Alexander Baunov) 當時在卡內基莫斯科中心智庫工作。我們在他舒適的公寓裡見面,俯瞰著一個典型的莫斯科庭院——一小片樹木和停放的汽車,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層新雪親切地覆蓋著。」基思·格森說,鮑諾夫認為戰爭是可能的。俄羅斯精英越來越意識到需要重新審視冷戰的結果。西方繼續視俄羅斯為輸——擴大北約在諸如歐盟擴張之類的背景下,它的邊界和與俄羅斯打交道時,俄羅斯並不比波羅的海國家或烏克蘭更重要或更強大——但輸掉的是蘇聯,而不是俄羅斯。普丁尤其感到受到了不公平對待。「戈巴契夫輸掉了冷戰,」鮑諾夫說。「也許葉利欽輸掉了冷戰。但不是普丁。普丁只贏過一次。他在車臣贏了,他在格魯吉亞贏了,他在敘利亞贏了。那麼,為什麼他繼續被當作失敗者對待呢?」 巴拉克奧巴馬稱他的國家僅僅是一個「地區強國」;儘管舉辦了一場精彩的奧運會,俄羅斯還是在 2014 年因入侵烏克蘭而受到製裁,並在幾年後再次因干涉美國總統選舉而受到製裁。這是美國一直逃避的事情。但是俄羅斯受到了懲罰。這是侮辱。

他從不挑起一場他不確定自己能贏的戰鬥

基思·格森又說,與此同時,鮑諾夫認為一場真正的戰爭似乎不太可能。烏克蘭不僅被認為是俄羅斯的有機組成部分,它還是二戰期間俄羅斯國家神話的關鍵要素。該政權投入了如此多的精力來紀念戰勝法西斯主義;轉身轟炸基輔和哈爾科夫,就像法西斯分子曾經做過的那樣,會把諷刺的邊界延伸得太遠。而普丁,儘管他大張旗鼓,但實際上非常謹慎。他從不挑起一場他不確定自己能贏的戰鬥。與北約支持的烏克蘭開戰可能很危險;它可能導致不可預測的後果。它可能導致不穩定,而穩定是普丁在過去二十年裡交給俄羅斯人的一件事。

對於自由主義者來說,他知道應該遠離什麼話題

對於自由主義者來說,這越來越成為一個適應和鞏固的時期。幾年前,隨著克里姆林宮的媒體政策變得越來越多管閒事,我的另一個朋友 Kolya 辭去了為一家獨立網站撰寫生活方式文章的工作。Kolya 接受了為一家政府機構撰寫社會主題文章的提議。這要好得多,也更清楚:他知道應該遠離什麼話題,而且報酬也不錯。

我在族長池塘附近拜訪了 Kolya。他嫁入了一個曾經屬於蘇聯官僚階層的家庭,他和他的妻子繼承了位於市中心一座漂亮的 1960 年代黨建大樓中的一套公寓。從科利亞的陽台上可以看到勃列日涅夫的舊公寓。你可以看出這是勃列日涅夫的,因為窗戶比周圍的大。至於 Kolya 的公寓,它比他所在大樓的其他公寓小。原因是他隔壁的公寓曾經屬於一位蘇聯戰爭英雄,而這位戰爭英雄當然需要這棟樓裡最大的公寓,所以他的公寓在很久以前就以科利亞的為代價進行了擴建。不過,那是一套非常漂亮的公寓,天花板很高,光線充足。

Kolya 密切關注Alexey Navalny周圍的情況,他在一年前返回俄羅斯並被監禁。納瓦爾尼在監獄中慢慢被折磨致死,但他的調查人員和活動家團隊繼續發表對俄羅斯官員腐敗的揭露。儘管新聞網站 Meduza 等許多媒體主要在國外運營,但俄羅斯仍有一些真正的新聞工作在進行。Kolya 說他擔心徹底的審查,也擔心自我審查。他告訴我關於離開這個領域的記者的事。一個人去了一家大銀行從事通信工作。另一個人現在正在研究選舉——「而且不是以一種好的方式。」 絞索正在收緊,但沒有人認為會發生戰爭。

到底是誰的錯?說不清楚

回想起來,從 1991 年 12 月俄羅斯總統鮑里斯葉爾辛與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領導人簽署解散蘇聯的協議到 2022 年 2 月 24 日葉利欽的手- 選定的繼任者弗拉基米爾普丁命令他的軍隊(其中一些駐紮在白俄羅斯)從東部、南部和北部入侵烏克蘭?有許多相互矛盾的解釋。有人說,在 19 世紀 90 年代承諾的經濟和政治改革從未真正發生過;其他人認為他們發生得太快了。有人說俄羅斯沒有為民主做好準備;其他人則認為西方沒有為民主俄羅斯做好準備。有人說,這都是普丁的錯,破壞了獨立的政治生活;其他人認為這是葉爾辛的,未能利用俄羅斯短暫的自由期;還有一些人說這是米哈伊爾·戈巴契夫的罪魁禍首,因為他如此粗心和天真地摧毀了蘇聯。

當戈巴契夫開始瓦解帝國時,他最能引起共鳴的一句話是「我們不能繼續這樣生活」。他所說的「這個」指的是貧窮、暴力和謊言。戈巴契夫還談到要努力建設一個「正常的、現代的國家」——一個不入侵鄰國(就像蘇聯對阿富汗所做的那樣),或將大量預算用於軍事,而是從事貿易和貿易的國家。試圖讓人們過自己的生活。幾年後,葉爾辛使用了同樣的常態語言,意思大致相同。

俄羅斯是否曾經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俄羅斯是否曾經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的問題一直在政治學界引起激烈爭論。《外交事務》 2004年著名文章,被經濟學家安德烈·施萊弗和政治學家丹尼爾·特雷斯曼簡單地稱為「一個正常的國家」。施萊弗和特雷斯曼在美國對俄羅斯的興趣下降期間寫作,當時普丁正在鞏固對該國的控制,但在他開始對鄰國採取更具侵略性的行動之前,施萊弗和特雷斯曼認為,俄羅斯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的糟糕表現只是一個國家的平均水平。國家的收入和發展水平。在 2004 年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有理由認為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旅行和 iPhone 會起到西方政客的演講未能做到的作用——現代性本身將使俄羅斯成為人們開展業務和提高收入的地方他們的家人,政府也沒有無緣無故地把他們送死在異國他鄉。

事實並非如此。過去二十年的石油和天然氣繁榮為許多俄羅斯人創造了在蘇聯時代不可想像的繁榮水平。儘管如此,暴力和謊言依然存在。

這是我們的土地。這就是我們的歷史

亞歷山大·鮑諾夫 (Alexander Baunov) 將去年 2 月發生的事情稱為政變——一群一心追求自己的帝國計劃和生存的集團奪取了國家。「僅僅因為執行它的人是當權者,並不能減少它的政變,」鮑諾夫最近告訴我。「俄羅斯社會對此沒有需求。」 或許,許多俄羅斯人已經接受了這場戰爭。他們讓自己的兒子和丈夫死在裡面;但這並不是人們大聲疾呼的。克里米亞的佔領受到了慶祝,但除了最邊緣的民族主義者之外,沒有人呼籲類似的事情發生在赫爾鬆或扎波羅熱,甚至頓巴斯。正如沃洛德米爾·澤倫斯基 (Volodymyr Zelensky)他在戰爭前夕對俄羅斯人民發表的講話中說,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對大多數俄羅斯人來說只是空話。他補充說,而對於烏克蘭人來說,「這是我們的土地。這就是我們的歷史。」 那是他們的家。(上)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Latest news

Related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