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4現身,實在不清楚GPT的摩爾定律要怎麼訂時間表了,而GPT4在各式制式考試呈現的高分數,甚至在生物奧林匹亞還是PR99,顯見傳統的是非,填空,選擇,甚至是問答的評量方式都即將被攻破。在見到世界上的大學對GPT在課堂使用的做法的頗有分歧之下,台灣的大學對於GPT融入教學這件事已經有學校表態並提出某些做法。

顯然,台灣多數的大學不會全面禁用GPT,甚至某方面還帶有著鼓勵意味,有一定程度的共識的。
教育到底是要以領先指標的觀念進行,還是以保守指標進行,我想各家都有其想法,不在此評斷,但是教育的方式需要經過實驗這件事應該沒有人有疑義,包含各大教育大學的教授也應該認為各種具備前進觀念的實驗是必要的。
所以,成大資工也收到訪問探詢,以下是訪綱,問題其實也頗制式,我在想,會不會也是GPT設計的。
1.您對ChatGPT融入教學的看法為何。
2.您認為ChatGPT融入教學將對教師的授課模式產生何種弊端。
3.承上,理由為何。
4.您認為目前的ChatGPT融入教學將產生的風險為何。
5.若想以ChatGPT融入教學,您期待ChatGPT未來如何改善。
我無法代替本系所有老師提出看法,僅以個人名義設法回答,且只能以資訊電機領域的角度作答。
1. GPT無疑可以增加工作效率,這點我個人可以證實,因為我近來用GPT協助我寫網頁遊戲,效率極佳,可以大幅減少80%的時間,且GPT產生的程式碼的型態(Pattern)甚至比我的還好,所以我可以從中學到更好的coding style,在資訊系,寫出答案不難,但是程式要兼顧coding style甚至是design pattern是相對難要求的。所以要把GPT用得好,自己的coding能力也要好,不然你會無法判斷一段code的品質是好是壞。為了讓自己的code寫得好可能需要一開始在學寫code的時候不要去看GPT,如果學生沒有意識到這點的重要性,那麼她就會大量使用GPT來協助她交作業,那麼她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很厲害的coder。不過能靠自己的意志力抗拒GPT幫自己寫作業與考試這是有點難的,所以除非是老師能花更多時間設計課程以及引發學生好好學習的動機,恐怕以後厲害的軟體工程師會越來越稀有,對整個產業的傷害恐怕就免不了了,其他領域可能也適用這個情境。我想,這是教育部需要主動出來促進改革與實驗的時候了,因為不可能靠一兩位老師可以處理這件事。

2,3一起答覆。如果教師的課堂大量採用一般的網路,在此假設為GPT,可以查找,甚至已經是相對正確的材料,或是評量模式方面如同上面所說,採用的是傳統的方法,那麼融入GPT的弊端就難以避免,但是,這是老師的問題。以我的課堂的評量來說,因為採用的是專題式課程,每一個專題的程式都需要與我所設計的平台互動,且採用的是破關與比賽的方式,這些方式都是目前GPT尚未攻克的,我自己並不擔心會被攻克,也允許學生無限制採用GPT,甚至以學期總分加二十分的方式號召同學用GPT所產生的程式碼來攻陷平台上的這些關卡。如果果真被GPT攻陷,那麼我會再想法設計其他方式,讓學生的學習能夠往更難的問題前進,尤其是在有GPT的協助下。至於傳統的資工系的資料結構,演算法等,採用制式的上課與作業方式,確實已被攻克,所以老師需要多費心思重新設計課程的進行方式。
4. 我認為風險在於上述2,3的回答的部分,學生的學習心態,以及身為教育者是否能與時俱進。我們需要從國小階段開始,全面改善學生的學習模式,以免到了年紀越大越無法符合時代的進展,但是目前的師資培訓方式中所造就的師資應該無法跟上,從教甄不准使用電腦做為教學示範工具這件事可見一般。
5. 這一點就好像問一位大學教授去要求教育部與國科會如何改善目前的弊病,而且更為困難,畢竟GPT這樣的工具的發展是掌握在企業與國家這麼大的機器手上的(完整跑一次GPT的訓練要耗費千萬美元)。我所能做的是,預測未來AI的發展走向,盡快的設計課程,讓學生的所學在未來的時代裡不僅能夠跟上,還能夠進一步引領大家前進。我唯一能確定的是,在多數的議題上,AI的回答的正確度會越來越高,以文本產生這件事而論,應該半數以上的學生在品質上已經落後給GPT3.5了,更何況是GPT4。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