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半導體產業安全對國際供應鏈的影響也日趨成爲美國關注的焦點議題。上週五在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舉辦的相關研討會上,與會學者呼籲關注中國對臺經濟和軍事脅迫,以及美國應如何維護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及防衛安全,以確保美國自身科技供應鏈的韌性。
研討會上,美國戴維森學院政治學教授任雪麗(Shelly Rigger)指出,即使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目前希望儘快發展半導體產業,但國際社會在短期內仍無法降低對臺灣高階半導體的依賴,“這些國家想要取代臺灣的半導體產能需要花非常長的時間。”
任雪麗同時建議,美國政府在通過《晶片法》,培植自身半導體產業的同時,短期內應該更側重對臺灣防衛安全以及半導體產業安全的維護。
美國企業研究院(AEI)資深研究員卜大年(Dan Blumenthal)則在會上指出,中國對臺灣的脅迫並不僅限於軍事方面,經濟脅迫更有很多種形式:“在間接脅迫方面,如果跨國企業在地圖上將臺灣認定爲和中國不是一體,他們就會受到中方強力脅迫,要求他們進行地圖變更;而軍火商則會被中方要求不要向臺灣出售武器,否則就會受到中國制裁。……而在直接脅迫方面,中國會針對支持民進黨的企業實施制裁,同時中國也會給予利益誘惑,誘使臺灣的企業表達傾向於中國的立場。”
卜大年分析,中國採用上述經濟脅迫手段的意圖都是在恐嚇臺灣,讓臺灣知道中國有封鎖、孤立臺灣的能力。
卜大年建議美國政府,應儘快與臺灣簽訂雙邊貿易協定,以捍衛臺灣的經濟安全,並以此對抗中國對臺灣的商業脅迫。另一方面,美國與日本也應密切合作,進行海上軍演以及制定戰略計劃。由此,若臺海爆發戰爭,才能避免中國解放軍完全封鎖臺海而導致全球供應鏈斷裂。
卜大年警告說:“臺灣是個海島,它不是烏克蘭,臺灣有可能會被完全封鎖,它的邊界不像烏克蘭那樣鄰近北約(NATO)國家。經濟與軍事封鎖,將會是中國在臺海戰爭中企圖採取的戰略。”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