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派龍邦集團兵臨城下,泰山公司派力抗,持續祭出「焦土政策」,雙方激烈攻防,你來我往,幾乎日日上演新戲碼,這齣市場矚目的經營權之爭,已面臨最後攤牌時刻,成立近70年的泰山公司是否步上百年老店大同的後塵,遭市場派入主而變天,5月底的股臨會將見真章。
市場派伺機而動 公司派見招拆招
從泰山與龍邦集團多年來爭搶經營權的纏鬥中,不難看出市場派見縫插針其實有跡可循,一方面泰山公司派詹氏家族由過去的和諧共治到第三代接手後的分裂內鬨,才會引起市場派的覬覦,如2017年時,以生產機能飲料聞名的保力達集團,即曾一度默默於市場敲進泰山股票,持股最高時也超逾3成,儼然有染指公司經營權的意圖,引發公司派的高度警戒,為了鞏固經營權不旁落,除了突然發難縮減董監席次,辦理私募擴大股本,並透過友人引進龍邦集團助一臂之力,雖然成功保住經營權,未料此舉卻也種下今日再爆發經營權之爭的遠因。
雖然泰山公司派公開痛批龍邦集團幕後老闆朱國榮背信忘義,由盟友轉變成敵人,但若起底朱國榮的背景實令人咋舌,從在澳門搶劫運鈔車致人死傷事件,遭中國通緝而潛逃來台,並介入曾以販售生前契約而名噪一時的殯葬事業國寶集團後,再有計畫的逐步取得龍邦經營權,這種四處掠奪企業宛如「股市大圈仔」的行徑,亦飽受市場訾議。
據了解,朱國榮目前官司纏身,且涉及五大刑事案件,至於有「殯葬業大老」封號的龍邦董事長劉偉龍同樣備受爭議,他擔任董事長的瑞助營造所承包的桃園八德國民運動中心羽球場,天花板卻在去年918強震中全面崩落,令人觸目驚心的畫面還一度登上國際知名媒體,舉國譁然,輿論並大肆抨擊「丟臉丟到國際去」。
龍邦步步進逼 泰山反制引爆風波
針對龍邦集團的步步進逼,泰山公司派亦頻頻出招反制,去年12月5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股市開盤約兩分鐘左右,出脫持有的全家便利超商近19%股權,總成交金額80.97億元,獲利近55億元,除了震驚市場,也引爆龍邦集團的強烈不滿,龍邦董事長劉偉龍更痛批公司賤賣資產,甚至有掏空公司,罔顧股東權益,有背信之嫌,但泰山則強調,處分全家股票「完全符合程序」,對於劉偉龍的荒謬指控,泰山企業已決定提出加重毀謗之告訴。
泰山之所以引起有心人士覬覦經營權,除了前述詹氏家族內部不合外,泰山掌握22.46%全家股權,僅次於全家母公司日商全家持股5成,為第二大股東,也是本土最大股東,尤其泰山過去每年幾乎有過半的獲利來自投資全家的業外收益,全家是泰山的金雞母,也並非言過其實,不論保力達或是龍邦集團會看上泰山,應與全家有絕對正相關。
經營權鹿死誰手 目前尚難逆料
故當泰山公司派察覺龍邦持股泰山不減反增至有取得經營權的優勢下,才引爆出泰山火速出售全家股權的爭議。但是泰山經營權之爭並未就此停歇,5月5日董事會再決議斥資36億元取得街口金融科技40.39%股權,及投資台中新廠9.27億元,再讓市場派龍邦集團跳腳並提出反制措施,而根據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 5月22日的裁定,禁止泰山公司執行前數董事會的決議,加上泰山公司派原擬以30億元購買台開遭法拍的土地,但在泰山獨董成功力阻該筆交易,顯然讓龍邦扳回一城,惟泰山獨董陳敏薰卻也因此在5月9日遭泰山片面解任,公司所持理由為陳敏薰已喪失獨立性,此舉也引起主管機關關注,證交所除了要求更正,金管會也表示公司片面解任董事行為不妥。泰山則對主管機關未審先判的行為深表遺憾。
根據5月12日龍邦集團公告持有泰山2.5億股(含他人持有5827萬9000股),約占泰山股權50%,恰在同日泰山遭MSCI刪除MSCI全球小型指數成分股(MSCI,GLOBAL SMALL CAP INDEXES),究竟是否亦受到經營權之爭波及還是巧合,則引發市場諸多揣測,然隨著5月31日泰山股臨會的逼近,雙方會再如何出招攻防,公司派能否力挽狂瀾,保住經營權,還是會由累積耗資近60億元的龍邦集團勝出,最後董監改選結果,若果真如外界預期由龍邦取得絕對優勢,但除非泰山全面退出,否則雙方的爭戰恐怕不會因經營權底定而告終。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