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
藝術家如何為自己煞費苦心的作品訂定價錢,長期以來,並沒有一個普遍性規範可到處都適用的準則。對試圖以繪畫謀生的藝術工作者來說,當他們的作品著手進入商業市場時,如何定價可能是最傷腦筋的部分之一,流程就像瞎子摸象一樣,沒有明確的標準答案,儘管這有點讓人傷神,但仍須採取務實的態度來為藝術品標示合理的價位,以滿滿的自信心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jpg)
收藏家蔡柏諭說,藝術品價格的訂定是基於具體、昭彰可衡量的因素,而不是因個人的偏好和情緒來漫天喊價,讓有意願購藏的投資者聞之色變、打退堂鼓。從務實角度來看,想知道從哪裡開始設定入行價價碼的確有點不知所措,然而,有一些遊戲規則的公式可以作為定價之參考,不過,大體上也不必嚴格遵守這些規定,因為總是有變數和其他因素需要考量,例如,學經歷、以前的銷售指數和競爭情況。
.jpg)
藝術家必須研判自己的市場在那裡?以及如何有效出售個人的作品,是從工作室呢?還是在展覽場所或者透過經紀人?是在畫廊、藝博會還是國際平台上銷售?能全面性去探索市場系統才不會因人云亦云誤判情勢,尤其應該通透所處的市場環境和前因後果,這些雜七雜八都十分關鍵,因為商場上不同場域就有不同的價目,是一成不變的道理,能確定市場機制是設定參數的良好開頭。
蔡柏諭表示,如果基本功札實,幸運地與畫廊簽訂經紀合作契約,透過展場經理人出售,行規會對出售的作品收取佣金,金額則因人而異,一般行情是售價的5成左右,所以設定價格時,必需考慮分成因素,以便獲取合意的報酬。倘若在自己的工作室出售作品時,要確保售價與畫廊一致,並老實上繳畫廊應得的佣金,避免對方知情後產生糾紛,與畫廊建立良好關係和誠信的聲譽是非常重要的。

多數夜郎自大的藝術家喜歡根據個人的感受和意見來定價作品,對所投入時間、精力、思想和情感自認不可一世,但這些都是強詞奪理的設定價格成因。歐美國家採取對藝術品質量的優劣定價,台灣的鐵則則西畫以號數、水墨以才數估價,不管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基於客觀、事實的原則,通用的公式是作品的表面積乘以比率,剛出道而之前沒賣過作品的畫家,大多以1號2000元或更低的價格起跳。
藝評家羅二松說,藝術家的定價策略,牽涉到職業生涯這條路走得通與否?業餘玩票的繪畫者通常不會揣度其構成要件的;藝術品定價極具挑戰性,不時引發價錢「過低」或「過高」局面,能夠順利成交是皆大歡喜的收場。專業畫家消耗大半輩子的青春創建風格、完善作品,渴望能進入重要的畫廊施展才華,從而依靠收入來持續創作,越能熟悉藝術市場的運作方式,以及作品在所有藝術群體中的位置,就能精確地為作品定價和出售做好準備工作。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