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何需用國人超徵稅收補助外籍旅客來台

552
行政院公告1370億加強經濟及社會韌性預算分配表
行政院公告1370億加強經濟及社會韌性預算分配表

文 / 張姮燕 ( Chang Heidi ) 義守大學助理教授 / 美國普度大學餐旅與觀光管理博士

行政院於2023年2月底,通過3,800億元的「中央政府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案」。這筆「疫後特別預算」,源自去年度「稅收超徵」,在朝野立委喊著「發現金」後,想出這套「不完全」還稅於民的方法,只拿出部分超徵稅收,以每人領現6,000元的方式進行普發。總關此預算案共有3大主軸,包括1,000億元挹注勞健保及台電、1370億元強化經濟及社會韌性,以及1,417億元普發現金。

行政院公告的預算內容,其中強化經濟及社會韌性的項目,擬用於推動中小型企業轉型,但實質上應在補貼疫情期間因「政府失能」造成的「財損」,甚至可能是為2024選舉綁樁、討好特定產業經營人士之用。其中加強經濟及社會韌性預算中的一項,在「加速吸引國際觀光客,113年恢復疫情前人數」,共編列53億元,僅佔此項目的3.8%。

這項預算,只著重在國際觀光客,且擬定目標在恢復疫情前來台人數。根據以上設定的目標,以爆發疫情的2020年2月為起點,回顧2019年來台旅客人數約為1,200萬人次,2020年為138萬,2021年為14萬,2022年為89.6萬。交通部觀光局統計資料庫顯示,這四年來,亞洲地區來台旅客佔來台總旅客數的87.9%,而目前增加的來台旅客,也以亞洲地區居多。針對以上來台的國際觀光客特性,配合特別預算期能加速吸引國際觀光客的方式包括:(1)自由行來台有機會獲得消費金5,000元;(2)團客來台獎勵,8人以上每團1萬、15人以上每團2萬;(3) 穩定旅宿業服務量能,提高薪資及增僱獎助金。大概可以推知,這筆預算補助的國際旅客,最大效也應僅只於吸引亞洲地區的旅客。

舉鄰近地區提出旅遊補助的香港、澳門為例,香港政府將向中國大陸及海外旅客免費贈送約50萬張機票,而澳門旅遊局也將向大陸、台灣及海外送出12萬張機票及尚未決議的旅遊補助金額。港澳補助鄰近地區的遊客,以機票約1萬元計算,也只約6.2億元。台灣砸下53億元,其中多用來補助外國旅客來台,吸引到的國際遊客是否有高消費的能力,值得進一步觀察與研究。

建議將這筆預算,拿來補助台灣公民的國內旅遊,畢竟超徵的稅收,是來自台灣納稅人,何以拿來給外籍人士進行觀光旅遊的花費? 以觀光消費促進的經濟層面,國人在台灣旅遊,同樣能達到經濟效應,且國人在台灣消費景點的「重遊意願」,也可能較外國遊客高。就算不拿來補助國旅,若能把53億的預算拿來執行有助於提升觀光餐飲服務品質的策略,比如整修觀光步道、改進觀光景點公廁、提升觀光旅遊特色、加強雙語標示、改善餐飲食品安全、增加多語導覽人員等,還能增加台灣觀光市場的持續競爭優勢。

當一個國家的整體觀光、餐飲、旅遊、飯店品質提升,加上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觀、人文特色、活動慶典,自然就會吸引國際觀光客前來。看看台灣人喜好前往的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並沒有提供任何觀光補助,國人不也在國門開放後,主動的安排旅遊前往。再舉總能吸引全世界各國旅客前往的美國為例,在經過新冠疫情洗禮後,也未曾提供旅遊補助,甚至規定要打兩劑才能入進美國,卻也沒減少國際遊客前往美國觀光的意願。

所以觀光旅遊的經營重點,在於觀光資源與整體觀光旅遊的環境,是否能吸引遊客前來,且只來一次還不夠,還要能讓旅客重遊。台灣有沒有什麼景點與活動,能讓拿補助5千元的遊客,主動想要重遊台灣?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這樣砸錢找國際觀光客進來,還不如讓國人自己享有這樣旅遊的補助。

把有限的預算,花在能增加台灣觀光持續性競爭優勢(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s)的設備與軟實力上,自然而然不管是國內旅遊或是國際觀光客都會看到台灣特殊的人文、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台灣的觀光餐旅產業一旦盛開,配合軟硬體,何需毫無自信地用補助外國旅客的方式,花掉台灣人民超徵收的稅金呢?

補助登山步道修建,可以讓嘉惠更多旅客,且增進旅遊安全
補助登山步道修建,可以讓嘉惠更多旅客,且增進旅遊安全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