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公益活動石門扶輪亭聯合修繕竣工紀念...

石門扶輪亭聯合修繕竣工紀念

Date:

2024120三重社、板橋社、新竹社、桃園社、苗栗社、中壢社共同舉辦「石門扶輪亭竣工儀式石門水庫「扶輪亭」建於1975年,是由板橋社第八屆社長鄭政雄,聯合新竹、桃園、三重、苗栗及中壢共六社一同捐贈的紀念建築物,扶輪亭的外貌像眺望台,沿著螺旋式的階梯到樓頂,最頂層是黃色的齒輪,在此欣賞石門水庫美麗的風景迄今落成近五十載,年久風化造成亭身斑駁,因此,板橋社於2023824日社務會議中,通過配合其他各社,進行扶輪亭之修繕工程。

石門扶輪亭建於1975年,為俯瞰石門水庫之最佳景點。圖:板橋扶輪社提供
石門扶輪亭修繕後的全貌。圖:板橋扶輪社提供

桃園臺地原為土壤貧瘠的農業區,缺乏大河川灌溉,導致水資源缺乏,農業收成不好。戰後解決桃園大圳與大漢溪(原名大嵙崁溪)下游灌區用水紛爭及克服旱季缺水問題,乃發起興建水庫。石門水庫1956年開始興建,於1964年竣工,採土石堤岸型壩體,攔截大漢溪溪水蓄水而成為劃時代的水庫建設將大漢溪水送往臺地大地解決了臺地灌溉用水問題。

石門水庫對北部地區的發展至關重大,更是支撐桃園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重鎮的關鍵,供應民眾與各行各業所需用水,現為全台第三大水庫;也是台灣第一座多功能水庫具備公共給水、灌溉、防洪、發電、觀光等功能,主要供應新北市、桃園市及新竹縣湖口鄉之公共用水然而,現今極端氣候帶來洪水與旱災為完善石門水庫整體防淤功能,阿姆坪防淤隧道業於20234竣工提升石門水庫排砂能力,減少水庫淤積,延長水庫壽齡

台灣平均降雨量高達2500公釐,地形陡峻、河川流急,約有70%的雨水都流入大海,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排名第18位缺水國家板橋扶輪社羅浚晅社長在台灣想取得乾淨且衛生的飲用水非常便利,氣候變遷造成地球的水循環失衡,頻繁的缺水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疲於奔命的新挑戰,隨著國人對生態保育的議題日益重視,新建水庫可能性極低,因此延長水庫的壽命成為當務之急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17全球政府與企業共同邁向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其中SDGs目標6是「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水資源用於民生用水、灌溉、發電等用途,不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羅浚晅醫師表示,水是非常珍貴的天然資源,隨著人口增加社會發展與氣候變遷我們正面臨水資源匱乏的挑戰從生活中珍惜水資源,讓每一滴水都能有效被運用、不浪費,才能實踐水資源的永續利用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編輯中心
編輯中心http://vigormedia.tw/
銳傳媒 編輯中心 http://vigormedia.tw/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