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疫情重創國際競爭力,僅12...

疫情重創國際競爭力,僅12%歐商願在上海設總部

Date:

中國歐盟商會發布2023/2024年度的《上海建議書》,呼籲上海重拾國際競爭力。該報告調查顯示,跨國企業在上海設立總部的信心不再,僅有12%的歐商願意在上海設亞太總部,而且有500家中企因去年上海封城和動態清零政策所帶來的營運干擾,已轉往新加坡設立總部。
根據中國歐盟商會最新發布的2023/2024年度《上海建議書》,上海歐商的營運去年受到疫情衝擊,有高達92%的歐商都因供應鏈中斷而出現營收虧損,也間接重創上海的營商環境。
去年四月的封城和嚴厲的動態清零防疫措施已重創上海的經濟前景和國際競爭力。

500家中企棄上海,轉往新加坡設總部

該報告稱,上海作為跨國企業設立區域總部的吸引力在過去十年間已漸漸褪色,再加上,去年後三季,因封控政策導致人員旅行流動的受限,使得不少外企員工有長達2年的時間無法回上海,許多人甚至永久撤出上海,這使得新加坡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因為連高達500家中國公司也於2022年轉出上海,而在新加坡註冊亞太總部。

該會去年的《商業信心民調》還發現,只有12%的受訪歐商會員企業願意在上海設立總部。

外籍人才流失的問題也嚴重威脅到歐企的創新力。歐盟商會預估,在中國的德國籍員工社區約有25%的人自上海封城後便撤出中國,而法國和義大利籍員工社區則流失了20%的人才,包括位於上海多所國際學校的跨國師資去年都出現40%的流動,遠高於2021年約30%的流動率及新冠疫情爆發前約15%相對偏低的流動率。

歐盟商會呼籲上海當局重拾上海的國際競爭力,並列出八大建議事項,以協助重建上海疫後的經濟復甦。

據商會副主席許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表示,外企佔上海經濟增長(GDP)的25%,所繳交的稅賦佔全市的33%,製造的工作機會也佔佔全市的20%,內外銷量和工業產值更分別佔全市的66%和30%,是該市經濟發展重要的一環。

歐盟商會列八大建議事項

因此,除了鬆綁防疫措施外,歐盟商會建議上海當局改善營商環境、打造宜居的生活環境以利吸引人來,並為歐洲籍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援助,包括疫後的減稅、減租紓困方案,更要解決法規障礙,以利招商引資。

商會報告稱,中國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達45%,遠高於香港的17%和新加坡的22%,缺乏競爭力。

歐盟商會也進一步呼籲上海當局消除外商進入中國市場的障礙,並推動公平的商業競爭遊戲規則,且厲行人民幣國際化的改革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以提升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鼓勵外企的創新等等。

中國歐盟商會的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於建議書的發布記者會上致詞表示,中國經濟雖在疫情考驗下,失去了可預期性、穩定性和經濟效率,但光是去年前10個月,就對歐洲出口約5百萬個40尺貨櫃的商品,相當於在中國製造了上千萬個工作機會,但相對地,歐洲去年輸入中國的貨品卻只有約150萬個40尺貨櫃,代表中國市場的對歐商的開放程度仍不夠。

他還說,歐商每年在中國投資額只有86億歐元,遠低於中國在歐洲約114億歐元的投資,這是因為中國公司在歐洲可以大肆併購,但歐洲公司卻不能在中國進行併購,非常不公平。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編輯中心
編輯中心http://vigormedia.tw/
銳傳媒 編輯中心 http://vigormedia.tw/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