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30 日路易斯·梅南德( Louis Menand)在《紐約客》<當美國人對新聞失去信心時>(When Americans Lost Faith in the News) 指出 :「半個世紀前,大多數公眾表示他們信任新聞媒體。今天,大多數人說他們沒有。媒體的力量發生了什麼變化?」(Half a century ago, most of the public said they trusted the news media. Today, most say they don’t. What happened to the power of the press?)這篇文章讓我們想起,如果題目改成<當台灣人對新聞失去信心時>,你會做何反省呢?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人如何面對媒體被政治人物宰制的故事。從故事中,你是不是也看到台灣的新聞媒體,台灣的政治人物,跟他們的故事很相似呢?
文 / 洪存正 綜合報導
普總統任內撒謊 30,573 次
2017 年 2 月 17 日,當《華盛頓郵報》發布「民主在黑暗中消亡」的標語時,新聞界人士對此嗤之以鼻。「聽起來像是下一部蝙蝠俠電影,」《紐約時報》執行編輯迪恩·巴奎 (Dean Baquet) 說。但很明顯,在川普上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破壞主流媒體的信譽是白宮的「首要任務」,這將包括毫不掩飾、幾乎是興高采烈的撒謊和否認政策。郵報跟踪謊言。該報計算出,到他任期結束時,總統撒謊 30,573 次。
川普幾乎一上任就開始稱新聞媒體為「美國人民的敵人」。有一段時間,白宮禁止包括《紐約時報》、CNN、Politico 和《洛杉磯時報》在內的某些新聞機構發布簡報,並暫停了被總統視為好鬥的 CNN 記者吉姆·阿科斯塔 ( Jim Acosta ) 的資格。「假新聞」成為白宮的標準回應——通常是白宮對那些不利於總統的報導的唯一回應。有很多這樣的故事。
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媒體與政府官員之間的關係中存在猜疑,但通常情況下,雙方都希望至少保持誠懇的表象。記者需要訪問權限才能撰寫他們的故事,政客們希望這些故事是友好的。記者也希望給人留下公平公正的印象,而官員們也希望看起來合作透明。每一方都願意接受另一方一定程度的虛偽。有了川普,一切都變了。
川普向媒體發動了戰爭,他贏了
川普很粗魯。親切不是他品牌的特徵。在川普的世界裡沒有合作,因為一切都是一場競賽。川普向媒體發動了戰爭,他贏了,或者幾乎贏了。他說服數百萬美國人不要相信他們在非川普化媒體上看到或聽到的任何事情,包括最終的 2020 年總統大選結果。
在川普執政期間,媒體並未保持沉默。媒體聲名狼藉,至少在川普的支持者中是這樣,這同樣有效。這是通過其他方式進行的審查。早在 1976 年,即使在越戰和水門事件之後,仍有 72% 的公眾表示他們信任新聞媒體。今天,這個數字是百分之三十四。在共和黨人中,這一比例為百分之十四。如果說「民主在黑暗中消亡」在 2017 年顯得有些危言聳聽,那麼 2021 年 1 月 6 日國會大廈遭到襲擊,則顯得頗具先見之明。民主真的岌岌可危。
客觀性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有問題的概念?
我們需要新聞自由來讓我們的民主發揮作用,這是一個與我們的民主一樣古老的信念。因此有了第一修正案。沒有信息和意見的自由流通,選民在選擇投票給誰、支持什麼政策時,就會在無知中操作。但是,如果信息不好怎麼辦?如果你不能相信記者怎麼辦?如果沒有所謂的「事實」怎麼辦?
正如 Michael Schudson 在「發現新聞」(1978) 中指出的那樣,好的新聞是「客觀的」——即無黨派且不偏不倚——的觀念僅在 20 世紀初才出現。舒德森認為,它的出現是為了回應人們對穩定可靠的真理的整個觀念日益增長的懷疑。正如他所說,客觀性標準「不是對事實信念的最終表達,而是對為一個連事實都不可信的世界設計的方法的斷言。. . . 記者開始相信客觀性,他們相信客觀性的程度,因為他們想要,需要,被普通人的願望所迫使,以尋求擺脫他們自己對懷疑和漂移的深刻信念。」 換句話說,客觀性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有問題的概念。
新聞業不是公共服務;這是一項職業、工作?
對這個問題的經典表述是沃爾特·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 一百零一年前出版的著作《公眾輿論》(Public Opinion)。李普曼的批評在今天仍然適用——哥倫比亞新聞學院去年秋天召開了為期四天的「公眾輿論」會議,人們發現仍有很多話題可以討論。李普曼的論點是,新聞業不是一種職業。您不需要執照或學歷證書即可從事該行業。各種各樣的人都自稱為記者。他們是否都在為公眾提供可靠和公正的新聞商品?
然而,記者會迅速為發現和傳播信息的任何人辯護,只要信息是真實的,無論以何種方式和動機。朱利安阿桑奇可能是罪犯。他當然干預了 2016 年的選舉,據稱是在俄羅斯的幫助下,以破壞希拉里克林頓的候選資格。但高級報紙編輯堅稱,阿桑奇的所作所為受到第一修正案的保護,保護記者委員會已抗議對他的指控。
李普曼還有一個觀點:新聞業不是公共服務;這是一項職業、工作。今天最有影響力的記者是大公司的僱員,他們的工作成果有望盈利。認為電視新聞是或曾經是虧損領導者的想法是一個神話。在 19 世紀 60 年代,每晚的「亨特利-布林克利報導」是 NBC 最大的賺錢工具。1968 年在 CBS 首播的「60 分鐘」連續 23 年位列收視率前十的電視節目。
新聞業若只是生意,就是為了吸引眼球
生意就是為了吸引眼球。當收視率下降時,隨之而來的是廣告收入的下降,通訊員發生變化,主播發生變化,報導範圍發生變化。新聞,尤其是有線新聞,是為觀眾精心策劃的。顯然,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信息也是如此,算法會根據受眾的政治偏好進行選擇。很難同時做到「客觀」和賣新聞。
自李普曼時代以來,新聞界的記錄是怎樣的?在「新聞人之城:冷戰時期華盛頓的公開謊言和職業秘密」中」(芝加哥),凱瑟琳·麥加爾 (Kathryn J. McGarr) 權衡了華盛頓記者團在冷戰頭幾十年的表現。她通過檢查存檔的信件表明,華盛頓的記者非常清楚政府在國家安全問題上誤導他們——例如,關於美國是否在蘇聯上空飛行間諜飛機,或者訓練流亡者入侵古巴和罷免菲德爾·卡斯特羅。在某種程度上,官方聲稱「遏制共產主義擴張」掩蓋了一個議程——在某種程度上,中東政策旨在保護西方進入油田,或者中美洲政策旨在使該地區對美國安全水果——記者沒有上當。
政府官員和媒體之間沒有防火牆
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報告他們所知道的呢?McGarr 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歷史學家,他認為這是因為為通訊服務和主要日報報導華盛頓的人有一種意識形態。他們是自由國際主義者。在美國對越南進行軍事干預之前——海軍陸戰隊於 1965 年涉水登陸越南——這一直是美國精英的意識形態。與政府、福特基金會等慈善機構和現代藝術博物館等文化機構的領導人一樣,報業人士相信他們認為冷戰政策的核心使命:保衛北大西洋共同體國家。他們支持保護和促進自由主義價值觀的政策,美國正是以這種名義與希特勒開戰。
McGarr 還明確表示,華盛頓媒體就是蒂莫西·克勞斯 (Timothy Crouse) 在他關於 1972 年總統競選的經典著作《公車上的男孩》(The Boys on the Bus ) 中所說的「打包新聞」的一個例子。儘管報紙名義上相互競爭,但記者和編輯們都受到麥加爾所說的「橫向壓力」——與消息來源和新聞同行保持良好關係的壓力。政府官員和媒體之間沒有防火牆。相反,記者和官員應酬頻繁。
直到 1971 年,國家新聞俱樂部才擁有一名女性成員
這個回音室幾乎完全由白人居住。1945 年至 1975 年間,內閣中只有一名女性和一名黑人。每人任職兩年。在媒體方面,情況更糟。女性和黑人記者被程序性地排除在外。她們無權參加某些新聞活動,編輯也沒有指派女性報導政府事務。赤裸裸的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持續的時間比今天看起來可信的要長得多。
華盛頓記者的兩個主要社會組織是 Gridiron Club(成立於 1885 年)和 National Press Club(成立於 1908 年)。Gridiron 於 1896 年邀請會員的妻子參加晚宴,但諷刺選舉權運動的小品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反響,直到 1972 年女性才被允許回來。進入 19 世紀 50 年代,會員們在 Gridiron 晚宴上以黑臉表演娛樂。McGarr 報告說,俱樂部的標誌性曲調是用方言演唱的「西瓜之歌」。
直到 1955 年,全國新聞俱樂部才擁有一名黑人成員,那是女性獲准參加午餐會的第一年,成員們會聽取官員的簡報。婦女們必須坐在陽台上,不准提問。直到 1971 年,國家新聞俱樂部才擁有一名女性成員。
《華盛頓郵報》於 1951 年聘用了第一位黑人記者。他被分配了自己的衛生間,兩年後離開了該報。(McGarr 說郵報直到 1972 年才僱用另一名黑人記者,但這是不正確的:該報在 1961 年僱用了 Dorothy Gilliam,在 1968 年僱用了 Jack White。)《泰晤士報》直到 1966 年才僱用了一名黑人記者,這已經深入民用-權利運動。包括這本在內的大眾雜誌的記錄也好不到哪兒去。
四百多名記者秘密為中央情報局工作
「新聞人之城」是對這種趨勢的糾正——這種趨勢出現於 19 世紀 60 年代,並且一直頑固不化——將越戰前時期的一切都歸結為對共產主義的痴迷和對美國例外論的盲目信仰。沒那麼簡單。McGarr 正在做歷史學家應該做的事情。她正在澄清背景故事。儘管如此,它還是缺少了一大塊。
1966 年,在海軍陸戰隊登陸越南後不久,中央情報局秘密參與表面上是非政府組織的事件就開始曝光——這些事件引發了美國政治生活中的激進情緒轉變以及政府與媒體關係的重大變化。事實證明,該機構的觸角無處不在,通過切口和虛擬基金會支持其希望促進其反共議程的組織,並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安插代理人。
其中一個地方是新聞媒體。1977年,卡爾伯恩斯坦在滾石雜誌上發表文章稱,自1952年以來,有四百多名記者秘密為中央情報局工作。主要新聞機構——伯恩斯坦說,「最有價值」的是時代、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時代周刊- 向中央情報局特工提供憑證以在國外用作掩護,將他們報告的摘錄出售給該機構,並允許記者聽取中央情報局官員的匯報。
伯恩斯坦的文章發表後不久,《泰晤士報》發表了自己的調查報導,其中報導說,中央情報局擁有或資助「超過 50 家報紙、新聞服務、廣播電台、期刊和其他通訊實體」,其中大部分在國外,而且「超過 30 名,也許多達 100 名美國記者。. . 在履行報告職責時擔任受薪情報人員。」
新聞工作者對他的國家沒有責任的想法是完美的球
1980 年,《紐約時報》資深人士哈里森·索爾茲伯里 (Harrison Salisbury)在該報上發表了一本書,名為《無所畏懼》,書中他報導了《紐約時報》的一位歐洲記者 C. L. Sulzberger(出版人的侄子)遇到大約每月一次與中央情報局特工交換情報。(伯恩斯坦還將蘇茲貝格列為代理資產。)「她已經在成人塗色書中了。」
蘇茲貝格很生氣。他不認為自己是代理人或資產,或者他有什麼需要解釋或道歉的。在他看來,他只是一名與政府消息人士交談的記者。「我從中央情報局那裡得到的比它從我這裡得到的要多得多,」他在未發表的對索爾茲伯里的書的回應中寫道。專欄作家約瑟夫·艾爾索普更是毫無歉意。「我很自豪他們邀請我,也很自豪能做到這一點,」他告訴伯恩斯坦他在該機構的臥底工作。「新聞工作者對他的國家沒有責任的想法是完美的球。」
《紐約時報》似乎認為,問題在於參與中央情報局的記者是否撰寫了宣傳材料——他們是否故意按照該機構的喜好編造他們的故事。這忽略了道德要點。這些記者給中央情報局的是他們沒有或不能公佈的信息。這意味著他們正在傳達他們在後台或私下告訴他們的事情,而這些人根本不知道他們實際上是在與美國政府交談。即使記者對消息來源的身份保密——現在不可能知道到底對誰說了什麼——他們也是在出賣他們。
沒有表現出提升電視話語水平的承諾
到1968 年夏天,當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在芝加哥舉行時,冷戰時期的權宜之計已基本被粉碎。記者們覺得他們被用來發佈白宮關於越南戰爭進展的謊言,他們進行了反擊。甚至在大會開始之前,《泰晤士報》、《華爾街日報》、CBS 和 NBC 就已經報導稱這場戰爭是無法取勝的,這與約翰遜政府向公眾傳達的信息相矛盾。因此,在計劃大會時——林登·約翰遜沒有參加,他在 3 月份退出了競選,但他非常負責——盡可能地給新聞媒體造成麻煩。
1968 年大會的故事——約翰遜的副總統休伯特·漢弗萊 (Hubert Humphrey) 贏得了提名,儘管他沒有進入任何一場初選,黨內的反戰勢力幾乎每時每刻都被擊敗,而警察和國民警衛隊則粗暴對待示威者和攝影師街道上,兩名記者 Dan Rather 和 Mike Wallace 在會議廳遭到保安粗暴對待——這已被告知多次。「當新聞爆發時:1968 年芝加哥和美國的兩極分化」(芝加哥),由麻省理工學院媒體歷史學家希瑟·亨德肖特 (Heather Hendershot) 帶領我們再次回顧這個故事,幾乎每小時,從網絡的角度來看:CBS,由沃爾特·克朗凱特 (Walter Cronkite) 主持(他的結束語是「那是事情是這樣的」); NBC,以切特·亨特利和大衛·布林克利的好友表演為特色(其結束語是「晚安,切特」、「晚安,大衛」);和 ABC,作為廣播垃圾的矮子,無法提供完整的報導,因此轉而向觀眾提供戈爾維達爾和威廉 F. 巴克利的評論,這為主要事件提供了一個半鬧劇的次要情節。正如亨德肖特所說,美國廣播公司「沒有表現出提升電視話語水平的承諾。」 (她沒有提到巴克利在節目中稱維達爾為「酷兒」。)
芝加哥市長理查德·戴利 (Richard J. Daley) 本質上是肯尼迪式的人,但他很樂意幫助總統。當媒體到達鎮上時,他們遇到了一系列令人震驚的不便,其中一些只是偶然的。出租車罷工了。還有電工罷工,這意味著沒有安裝足夠的電話。在大會期間,當記者試圖提交時,公用電話被硬幣塞滿了。(待續)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