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牙科學會(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發行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JDR)針對含糖飲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提出以下的建議:首先,由於生命後期對甜食和飲料的口味偏好,在純母乳喂養一段時間後,應在出生後的頭兩年避免使用含糖飲料,而應使用水或水。隨後,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應繼續避免使用含糖飲料,因為它們幾乎沒有營養或健康益處。每天從游離糖中攝入的卡路里最多不應超過總卡路里的 10%,減少到 5% 以下可能會帶來更多好處。
文 / 蔡孝誠 醫師
其次,政府應實施以證據為基礎的政策,以減少 含糖飲料 的消費,例如定價政策、公共衛生運動、改善健康飲料替代品的推廣和獲取、限制在政府食品計劃中購買含糖飲料,並優先獲得安全和廉價的飲用水.
最後,口腔和一般健康民間社會應合作提供關於 含糖飲料 和健康結果的證據、政策和指南,重點是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共同風險因素和全民健康覆蓋。
為支持解決研究差距,以建立減少 含糖飲料 消費的定價政策與發展中國家口腔健康結果之間的聯繫;調查目前證據有限的擬議干預措施的有效性,例如影響營銷和廣告、食品生產、份量規定等的政策,並加強對含糖飲料 消費在其他非傳染性疾病發展中的作用的理解。基於關於含糖飲料 作為游離糖來源以及齲齒和其他慢性病發展的常見風險因素的作用的最佳現有證據,IADR 和 AADOCR 支持避免食用 含糖飲料。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關於含糖飲料的立場聲明如下:
國際牙醫研究學會(IADR) 和 AADOCR 都支持使用氟化物來預防齲齒,但氟化物——無論是通過水、牙膏還是其他方式——都不足以完全預防齲齒,即使攝入適量的游離糖也是如此。系統評價中的許多關於游離糖攝入量與齲齒之間聯繫的研究都是在暴露於氟化物的人群中進行的,這表明即使在存在氟化物的情況下,游離糖攝入量與齲齒經歷之間的關係仍然存在。其他研究表明,定期接觸氟化物只會部分減少齲齒,而且這種效果在年輕人群中可能不太明顯。因此,成功預防齲齒既需要接觸氟化物又需要避免游離糖,包括 含糖飲料 提供的游離糖。
除了齲齒,含糖飲料 和游離糖是肥胖、2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常見危險因素。因此,避免攝入 含糖飲料 對口腔和整體健康都有好處。一些健康組織提倡減少含糖飲料 和游離糖的攝入量,包括 WHO、世界醫學協會、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和美國心臟協會。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