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的經濟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因為它會對許多行業和社會結構帶來長期和廣泛的影響。《自然通訊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社論<為更綠色的未來融資>(Financing a greener future) 指出,氣候變化是一個代價高昂的集體問題,世界各地和社區內部的感受並不平等。需要可持續和公平的融資來解決差距並減少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和損害的經濟成本。《自然通訊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為此策劃了一個系列研究經濟損失和破壞、投資和技術以及與氣候變化相關的經濟不平等和復原力等領域的高質量研究和評論。
文 / 韓退之 綜合報導
氣候變化的影響不僅會產生巨大的環境成本,還會產生經濟成本。更頻繁地暴露於極端氣候,包括熱浪、乾旱、洪水和風暴,不僅意味著基礎設施受損的可能性更高,而且意味著生命、生計以及商品和服務生產的損失。未能充分應對氣候變化可能會產生巨大的成本。然而,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不採取行動的代價遠高於採取行動的代價。全球主要再保險公司瑞士再保險公司去年估計,在零緩解情景下,到 2050 年,全球 GDP 的損失可能高達 18% 1。應對氣候變化將面臨財務挑戰。
發達國家要兌現承諾進一步對話而不是推卸責任
主要的財務挑戰之一是氣候變化的經濟成本在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感受是不平等的。Jun Rentschler 及其同事最近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雖然五分之一的人生活在高洪水風險地區,但暴露風險主要集中在全球南方的低收入家庭中。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無論在哪個國家,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對低收入和弱勢群體的影響尤為嚴重。雖然我們知道減緩氣候變化有可能造福子孫後代——尤其是在低收入國家,我們將需要在國際層面採取公平行動以及公私伙伴關係,以便為這些努力提供資金。
在國際層面,各國已承諾通過《巴黎協定》和之前的《京都議定書》通過財政援助來解決緩解和支持適應工作的問題。通過這些合作協議,特別是發達國家有望領導資金動員工作,例如 UNFCCC 的綠色氣候基金。2022 年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OP27) 對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和損害的討論寄予厚望。儘管論壇很重要,但發達國家是否會兌現承諾並提供急需的財政支持,而不是進一步對話和推卸責任,這是 COP27 倒計時中提出的一個問題,還有待觀察. 低收入國家依賴發達國家兌現承諾並建立急需的籌資機制,任何行動上的拖延都可能加劇現有的不平等。
提供的額外機會,例如鼓勵生計多樣化
在公私合作夥伴關係中,氣候保險被吹捧為支持高風險社區的跨部門努力的一個例子,研究人員、私人保險公司、國際組織和政府之間正在建立夥伴關係。氣候保險建立在傳統經濟和保險工具的基礎上,為社區中因氣候變化物理影響而面臨高風險的人們提供財務支持。考慮到它可能提供的額外機會,例如由於金融緩衝而鼓勵生計多樣化,它也被認為是一種提高彈性的工具。該領域的伙伴關係和倡議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 Insu Resilience 全球氣候和災害風險金融和保險解決方案夥伴關係、慕尼黑氣候保險倡議和美國樂施會的農村恢復力倡議。為確保獲得平等機會,至關重要的是要為最需要的人提供保險解決方案,並且在最具破壞性的危險方面負擔得起。公私伙伴關係在哪些方面可以與官方發展援助一起發揮作用還有待觀察。
不要在一個已經不平等的世界中加劇不平等
許多關鍵領域的投資已經在進行中——最顯著的是可再生能源,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投資將幫助我們走上脫碳之路。此類投資也被理解為對可持續經濟增長的補充。雖然處於起步階段,但我們看到公共和私營部門越來越多地投資於新興技術的研發,例如碳捕獲和儲存,以解決 CO 2 排放問題。這些領域肯定存在許多投資挑戰,尤其是技術及其實施的限制性成本,這引發了有關平等獲取的問題。
「我們有機會也有責任通過尋求公平的融資解決方案,在一個已經不平等的世界中不加劇不平等」我們有機會也有責任通過尋求公平的融資解決方案,在一個已經不平等的世界中不加劇不平等。氣候融資的機制和協議需要持續的批判性評估,並隨著緩解和適應戰略的發展而更新。政策制定者和政府——尤其是發達國家和 CO 2排放量高的國家——不僅需要同意確保財政支持,還需要兌現承諾。不這樣做會使全球經濟和人口都處於危險之中。
氣候變化對經濟的影響是全面性的
氣候變化對經濟的可能影響包括極端天氣:氣候變化將加劇極端天氣,如暴雨、洪水、龍捲風、乾旱和熱浪等。這些天氣現象將對農業、漁業、能源、基礎設施、保險、房地產等行業造成重大損失。海平面上升:由於全球變暖引起的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脹,海平面正在上升。這將對沿海城市和島國造成威脅,威脅其人口、財產和基礎設施。海平面上升也會影響海洋運輸和漁業等行業。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將影響農業產量和品質,進而影響糧食安全。農作物的減產和品質下降將對農民和食品加工業造成經濟損失,還可能導致量價上升和糧食匱乏等問題。能源需求:氣候變化將對能源需求造成影響,尤其是在高溫地區需要更多的空調和冷卻。這可能會導致能源價格上漲,對工業和消費者造成負擔,對石油和天然氣等行業產生影響。健康:氣候變化還會影響人們的健康。極端高溫將對人類和動物的生命和健康產生危害。氣候變化還可能增加疾病傳播的風險,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產力。總體來說,氣候變化將對許多行業和社會結構造成重大影響,從而對經濟造成巨大損失。為了減少這些成本,我們需要採取積極的行動,包括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改善農業和漁業的可持續性、投資於城市和基礎設施的防洪措施等等。這些行動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財政和人力資源,但從長遠來看,它們可以幫助減少氣候變化造成的經濟損失,提高社會的可持續性和韌性。此外,政府、企業和個人都需要承擔責任,通過行動來實現氣候變化的目標,進一步減少經濟成本,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