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扶輪社於6月1日邀請到台大醫院血液科暨台大癌醫中心分院血液腫瘤部兼任主治醫師林建廷,針對現今討論度相當高的「細胞治療」,進行專題演講。
2014年曾赴全球癌症研究首屈一指的美國賓州大學 Abramson Cancer Center Carl June實驗室進修,回台後獲得多項血液疾病相關研究獎項及國家新創獎。林建廷醫師目前亦擔任安邦生技資深醫學顧問及台灣細胞醫療協會理事,是國內再生醫療領域相當重要的一位學者。
本次演講內容包括:何謂細胞治療、誰可以做細胞治療、什麼情況下可以考慮做細胞治療,就專家角度提出看法。
林醫師說明:當身體出現腫瘤時,「自然殺手細胞」會先發現,接著去攻擊腫瘤。死去腫瘤釋放出的腫瘤抗原,會被「樹突細胞」吞噬,最後呈現在細胞膜表面。而樹突細胞做為「T細胞」的教練,接著進入附近的淋巴結,同時教育周遭的免疫細胞,包含T細胞和B細胞。淋巴結裡的免疫細胞因此會變多、品質變好,也會跟著學會辨認、攻擊腫瘤。
當我們身體裡的免疫系統運作正常的時候,理論上腫瘤在初期就會被消滅。然而,癌細胞相當狡猾,利用逃避的機轉,例如減少MHC的表達以降低抗原的呈獻,逃避T細胞追殺;或表達PD-L1抑制型標記,以阻止T細胞追殺。人在二十多歲青壯年時,免疫系統受過許多外來物質的刺激,便到達高峰。年紀越大,免疫系統之中T細胞受體的變異性降低,免疫力隨之下降。同時,免疫細胞的端粒(功能為保護染色體)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變短,最終停止細胞分裂。
癌症的發生也許是身體的免疫細胞老化、免疫力降低,但也可能是癌細胞變聰明,更擅長偽裝,使得免疫細胞無法辨識。因此,解決的方法即是重新教育身體的免疫系統「辨識」癌細胞,將它們消滅。
傳統癌症治療包括:化療、小分子藥物、細胞激素、標靶抗體,以及免疫檢查點的免疫療法,乃至免疫細胞的治療。林建廷醫師認為:基本上,在人體能夠承受副作用的範圍內,「併用」的療效會比較理想。現在有一個劃時代的合併療法,在免疫細胞多加了特定的標靶功能,讓它們能夠分泌更大量的細胞激素,做成基因改造的免疫細胞,我們稱為「CAR-T細胞」。即是使T細胞加上特殊的受體,對消滅腫瘤有獨到的能力,也能夠和其他的癌症療法合併,使癌細胞消退的效果更為理想。
藉由取出癌症病患的血液,送到合規的實驗室去培養足夠量的CAR-T,再回輸到人體。CAR-T細胞在人體內也可以擴增,因此可能在二週之內達到100-1000倍之多。在進行細胞治療之後,醫療單位有責任追蹤病人15年之久,才算完成。
林建廷醫師進一步說明:在進行細胞治療之前,需要先做合適性的評估,像B肝和C肝患者在肝炎活躍時,就可能不適合此類治療。另外,根據統計,有 10-20% 的病人體內的T細胞已被嚴重摧殘,無法取出品質好、足量的CAR-T細胞到實驗室進行培養。產業界正找尋降低失敗機率的方法,醫生或病人在做化療或是標靶抗體治療之前,也應該判斷是否要先凍存相對健康的T細胞,以備不時之需。
細胞治療的費用高昂,若使用第三方健康捐贈者的CAR-T細胞,可以分享給多位病人,因此能大幅降低細胞治療的成本。
除了免疫細胞,目前間質幹細胞治療也很熱門,並有相當多應用,例如脂肪幹細胞治療膝關節軟體再生、醫美臉型修補、頸椎高位損傷…等。但應注意,世界各國也有不少治療失敗的例子,此類治療必須諮詢專業醫師,才能減低風險。
林醫師並表示:細胞治療藥物與一般藥物的差異在於- 無法滅菌消毒、有保存期限、無法大批次生產、細胞本身存在異質性…等,因此許多試驗難以標準化,與值得信賴的生產單位合作,便顯得格外重要。
台灣在細胞治療的法規,分做「製劑」與「醫療技術」進行管理,目前CAR-T僅適用臨床試驗、製劑,即是適用藥事法相關規範,需由藥商提出申請、GMP標準的製程控管,取得許可證方能販售。坊間媒體有許多產品過於強調療效,民眾應小心,切勿受騙上當。
近年細胞治療的技術進展快速,且種類繁多,不能一概而論。以免疫細胞治療而言,基因改造的細胞治療比非基因改造的效果好很多,較有發展潛力;間質幹細胞的應用逐漸擴增中,對像是膝關節退化的療效佳,而且持久。而對於脊椎損傷、中風、巴金森氏症等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皆在持續發展中,相信將來成功的機會相當高。
在簡報結束後,板橋扶輪社多位社員都提出問題,表現出對於再生醫療議題的高度關注,林建廷醫師一一回答,台上台下互動熱絡。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