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公益活動【曾子固專欄】心理壓力引起...

【曾子固專欄】心理壓力引起腸道炎惡化找到病兆

Date:

眾所周知,心理壓力會使某些腸道疾病引起的腸道炎症惡化。現在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原因。新研究1概述了一個全面的敘述,從大腦中產生的化學信號開始,到腸道中的免疫細胞結束——這一序列會給患有這些疾病的人帶來麻煩。賽馬西迪克(Saima Sidik)在《自然》(Nature)的<慢性壓力會使腸道發炎——現在科學家們知道原因了>(Chronic stress can inflame the gut — now scientists know why)一文指出,「源自大腦的信號進入腸道神經細胞,導致炎症化學物質的釋放。」(Signals originating in the brain make their way to gut nerve cells, leading to a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chemicals.)

文 / 曾子固 綜合報導

發表在《細胞》期刊(Cell)上的這項工作有助於解釋慢性壓力如何引發身體不適。這意味著管理壓力水平可能會對炎症性腸病 (IBD) 的治療效果產生深遠影響。該研究的合著者、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微生物學家 Christoph Thaiss 說,這種想法與傳統醫學治療背道而馳,傳統醫學「完全忽視了患者的心理狀態是治療反應的主要驅動因素」 .

從大腦到腸道的路徑

腹痛、腹瀉和疲勞只是 IBD 患者的部分症狀。IBD 的兩種主要類型,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氏病,對某些人來說是輕微的,但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會使人虛弱甚至危及生命。

壓力大的事件,例如失去工作或與伴侶分手,通常先於 IBD 發作。Thaiss 和他的同事現在已經追踪到了這種聯繫。壓力激增後,大腦會向腎上腺發送信號,腎上腺會向身體其他部位釋放稱為糖皮質激素的化學物質。

小鼠心臟研究表明,焦慮可以由身體產生

最初,研究人員考慮了糖皮質激素直接作用於免疫細胞的想法,免疫細胞通過釋放引起炎症的分子做出反應。「但事實證明,兩者之間存在一層,」泰斯說。在老鼠身上,他們發現糖皮質激素作用於腸道中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這些細胞將腸道神經元相互連接起來。

在被糖皮質激素激活後,一些神經膠質細胞釋放出觸發免疫細胞的分子。反過來,這些免疫細胞會釋放通常用於抵抗病原體的分子,但在這種情況下最終會導致疼痛的腸道炎症。同時,研究人員發現,糖皮質激素會阻止未成熟的腸道神經元充分發育。因此,這些神經元只產生低水平的信號分子,導致腸道肌肉收縮。這意味著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移動緩慢,這增加了 IBD 的不適。

緩解症狀的壓力管理

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糖皮質激素會引起腸道炎症,因為這些化合物有時用於治療 IBD。這種明顯的悖論可以用使用此類治療的時間框架短來解釋。Thaiss 說,雖然糖皮質激素的快速爆發似乎具有抗炎作用,但當壓力變成慢性時,「系統就會完全改變」,糖皮質激素就會發揮促炎作用。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解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胃腸病學家和免疫學家 John Chang 說。

Thaiss 說,大腦在遠處器官中驅動炎症的能力「似乎比以前認為的要強得多」。這表明 IBD 藥物與壓力管理技術相結合,可能比單獨使用藥物更有效。從大腦到腸道的信號通路中的分子也可能成為新藥理治療的目標——「一種令人興奮的可能性」,Chang 說。

這項工作的影響可能超出 IBD。人們還認為,壓力可能會通過類似的信號通路加劇皮膚和肺部的炎症性疾病。

展望未來,Thaiss 很高興探索壓力以外的大腦狀態是否會影響一個人的整體健康。「關於大腦以及大腦如何控制生理學和疾病看似無關的方面,我們肯定還有很多東西需要了解。」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