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堅決反對延長港人申請定居之...

堅決反對延長港人申請定居之居留期限

Date:

文/中華博愛台港共融協會

─對大陸委員會主委邱太三、內政部長林右昌及相關首長的建言─

112 年 5 月 1 日,從媒體報章中得知,政府擬修改《港澳居民居留定居管理辦法》,將港人申請定居的居留時間從最短一年改為四年(香港出生)和六年(中國大陸出生),我們在台港人社團對此表達堅決反對。若政府強行推動此政策,不僅摧毀台灣一直宣稱之「支持香港人」的承諾,形同廢除《港澳關係條例》而使之虛無化,更會深刻影響在台港人權益,令台灣作為自由世界一員的意義受損,在國際上之聲譽蒙羞,從長遠看,將不利於台灣的利益。

延長居留期限形同廢除《港澳關係條例》且切割香港

早在2020年5月中共當局在香港推動《港區國安法》階段時,台灣社會就 已經開始討論是否停止適用部分或全部的《港澳關係條例》條文。後來這一議題 和論述被認為是「切割香港」,而不再發酵。中華民國台灣處理港澳事務的最高 法源是立法院通過的《港澳關係條例》,港澳地區與外國、中國大陸地區之不同 和特殊性,也是源自這部法律。在作為法律的《港澳關係條例》沒有修改或廢止 的情況下,政府方面若單方面修改《居留定居管理辦法》,將港人居留年限大幅加長,比照外國和中國大陸,已經有違反上位法之虞,形同將《港澳關係條例》 束之高閣。須指出,居留年限之大幅延長,並非《居留定居管理辦法》中的一般 事宜,而是將對在台港人的權益產生重大影響,絕非一紙行政命令可以隨意變更。 政府一方面支持港人,但另一方面卻大幅延長港人居留年限,如此只會令外界和 輿論覺得政府在切割香港,拋棄港人,置在台港人利益於不顧。且是否溯及既往、溯及至何時、是否違反行政法上之信賴保護原則,均是需要思考的重要議題。

目前嚴苛的居留定居聯審機制已足夠,且需吸納台灣民間力量參與

政府方面在109年修改《居留定居管理辦法》,中國大陸出生的港人及曾經 任職中資或港府單位的港人,申請居留或定居,均需經過跨部會聯審。這一機制

實施本意是維護國安,但在實施過程中被扭曲變形,海內外傳媒大量報導,政府單位似乎本著「有殺錯、無放過」的做法,將大量類似案例做一刀切處理,導致大量的港人申請居留、定居案件被駁回。這一聯審制度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這兩年,一些數據顯示頗為驚人!例如2022年只有2%港人獲得永久居留,98%沒有下落,讓移居台灣的港人意願已經大幅降低,申請數量也已經減少,已經抵達台灣居留的,不少也已經離開台灣,踏上二次移民之路。由此可見,也恰恰說明,台灣目前的這一居留定居聯審制度,在事實上,已經成為了非常強力的維護國安工具,否決和阻嚇了大量港人移居台灣的意願。而政府帶風向地將港人負面問題擴大,包括說港人拿到永久居留權就立即離開台灣:炒貴樓房:佔享社會福利等等。所以政府這些惡待港人事,台灣人被引向支持政府如此做法,結果港人受了二次傷害,有很多港人為了投奔自由將在港家當全結束了,來到台灣結果甚麼都賠上了,不上不下地惶恐不已,讓港人受盡共黨迫害再遭落井下石。修改《居留定居管理辦法》來隨意增加港人居留年限,這可以說直接將港人趕入絕路,如此說為了國家安全,是明顯錯誤,因為自由世界一員一定是捍衛自由的,港人作了一個示範,也影響世界對中共的警覺,成為現實世界的反共聯合陣線,這才是符合國安利益。

我們亦希望維護台灣的國家安全。我們真誠建議,政府方面若基於國家安全 理由審查居留定居,倘人手不足、公共行政資源有限,應該藉助台灣熟悉香港事 務或議題的公民團體、民間非政府組織力量和知名人士,讓他們以專家身分參與 到聯審程序中,或為聯審會提供專家意見。這在歐美民主國家是慣常做法,也有 助於避免行政機關的負擔和怠惰,相得益彰。

隨意為港人居留「加監」,只會影響台港民心,讓兩地情感越走越遠

香港與台灣的特殊而緊密的關係是過去數十年形成的。自 1967年中共在香港發動六七暴動以來,港人每時每刻都在與中共進行鬥爭,爭取自己的前途和權 益。而香港人口中有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民眾,就如同台灣社會早期經歷過大江 大海、逃離中共統治的外省人一樣,這些來到香港的大陸出生的民眾,有的經歷 了中國大陸政治運動或紅色恐怖的大饑荒年代;有的為了自由和價值千方百計用各種方式來到香港求學、生活、安居。這是悲愴而可歌可泣的自由之路。他們在成為香港永久居民時,已經在香港生活7年,完全習得了現代公民社會的生活方式。2019 年的反送中,讓所有香港人的家都失去了。我們基於人性本善、無罪推定原則,希望政府切勿在已經嚴苛之至的居留定居聯審機制上,再為港人來台增加枷鎖。誠如前述,港人來台意願和數量已經大減。政府若強勢作為,隨意為港人居留時間「加監」,只會令外界覺得台灣的公共政策沒有可預測性、沒有穩定性、沒有可延續性,最終讓兩地民眾的情感越走越遠,損害台灣的國際聲譽。

電影《投奔怒海》拍攝南越難民逃抵香港的艱辛歷程。
電影《投奔怒海》拍攝南越難民逃抵香港的艱辛歷程。

1970 年代,當越共武裝攻入南越首都西貢時,大量南越難民選擇逃亡,部分人抵達了香港。越南船民自此成為香港社會的一個族群。香港知名導演許鞍華曾以此題材拍攝電影《投奔怒海》。自由是人類共同價值,隨時可能失去,每一個族群隨時有可能投奔怒海。這就是自由的警醒和可貴,企盼政府相關各單位三思。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