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四不原則贈郭董~做一個首善...

四不原則贈郭董~做一個首善而非首惡的堂堂正正首富

Date:

民國新聞界宗師張季鸞先生,於1926提出辦報四不方針:不黨、不私、不賣、不盲,亦為本人為人處事的準則。

張季鸞在中國新聞史上享有高度評價及聲譽。(圖取自網路)

日前郭台銘先生提出參選總統之宣告,立論清晰,態度明確,余予相當肯定。有鑑於郭董與我同宗,且大我一歲(1950出生,73歲),愛之深責之切,故而本人特以同樣「四不原則」贈與郭董,作為修身養性以及救國救民之參考。

一、不黨。不參選總統,不加入任何政黨,不擔任任何官職,不投靠依附任何勢力,以超然的客卿身份,襄助治國。可免除臨上車才補票之譏諷,且維持之前失言失態不堪之舉。

二、不私。以「政黨輪替」為唯一目標,發揮個人獨特的商界影響力、國際政商人脈、與對岸利害關係、龐大社會資源等優勢,為非綠最強候選人(只能有一組人)做無條件全力的協助推力。如同郭董自己參選一般,盡心盡力,無私無己。

三、不賣。提出與2021年捐贈疫苗的同等金額新台幣50億元,做為選舉基金,無條件贊助非綠陣營(總統以及立法委員候選人)。疫苗可救人,扶持舉薦正確的國家領導人和民意代表,更是扶危圖存,濟眾救世,免除戰爭的最大善行。愛國商人,樂善好施,責無旁貸。

四、不盲。遵循承諾,誠信守義,絕不食言,達成政黨輪替目標後,確實監督執政,維護避戰和平。郭董一生清白有重於高官厚祿,今生應求利益眾生,立萬世名,之外夫復何求?

基於郭台銘先生前曾引用的鏗鏘名言:「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除了贈與郭董四不原則。再贈一要:

要禮。要為「年少氣盛」的錯誤批評道歉、為顢頇動作改正、為失禮行為彌補,拾起羞恥心,力行不二過,做一個不愧天地的大丈夫。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郭少宗
郭少宗
1975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受教於廖繼春、楊三郎、洪瑞麟、李仲生等名師並深受影響。他愛山愛水,創作用色大膽筆觸奔放,將台灣山川之美,以其火山噴發般的獨特風格,形塑得大氣滂薄。 郭少宗曾執教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六年,並於2014 應邀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專題演講。 對藝術創作的熱情,自年少以來數十年如一日,曾舉辦46次個展並參與超過60次畫會聯展,足跡遍及臺灣、日本、韓國、中國、港澳、美國、奧地利、德國、法國、薩爾瓦多等地。他的創作是在傳統之外不斷嘗試多樣性突破,而建立自己的風格。譬如追隨廖繼春的腳步,色彩繽紛豐美;崇拜梵谷及莫內,亦醉心於印象派,但落筆則偏重野獸派及表現主義,這正是他熱情澎湃、狂狷不羈的真性情。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