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阮嗣宗專欄】啤酒是丹麥黃...

【阮嗣宗專欄】啤酒是丹麥黃金時代藝術傑作的背景

Date:

都說藝術模仿生活,但 19 世紀丹麥的畫家們確實將這句格言牢記在心。從大約 1800 年持續到 1850 年,所謂的丹麥繪畫黃金時代恰逢這個國家對啤酒特別瘋狂的時代。今天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丹麥藝術家使用釀造過程中剩下的穀物和酵母來為他們的傑作準備畫布。隨處可見的啤酒副產品有助於確保藝術家的作品附著在其表面。

丹麥黃金時代的畫家以將逼真的場景與柔和、明亮的光線相結合而聞名。為了準備一張空白的畫布,藝術家們會使用有助於顏料粘附在機織織物上的物質來為它打底。今天,畫家最常使用一種被稱為石膏的丙烯酸聚合物,但 200 年前,藝術家們轉向了五花八門的物質。

與此同時,像克里斯托弗·威廉·埃克斯伯格(Christoffer Wilhelm Eckersberg)這樣被稱為「丹麥繪畫之父」的受人尊敬的畫家和他的門徒克里斯滕·席勒魯普·科布克(Christen Schiellerup Købke)正在創作他們的傑作,丹麥正沉浸在醉酒的啤酒釀造業中。丹麥人在此期間生產和飲用大量啤酒,因為當地河流和水井的水通常不安全。這意味著大量剩餘的啤酒副產品。歷史文獻暗示丹麥畫家可能使用這些副產品來為他們的畫布打底。

為了查明這是否屬實,研究人員分析了 Eckersberg 和 Købke 的 10 幅畫作的化學成分,包括後者的哥本哈根城堡麵包店穀物商店閣樓的景色。科學家們使用最初在 1960 年代收集的鉛筆尖直徑的微小油漆樣本,使用質譜法來識別樣本中存在的蛋白質。他們從大麥、蕎麥、小麥和黑麥等常見啤酒穀物中發現了大量蛋白質。該研究的作者推測,釀酒商將他們的副產品賣給了丹麥皇家美術學院等機構,在那裡,藝術家們將這種現成的物質重新用作粘合劑,以幫助顏料粘附在他們的畫布上。識別繪畫中的這些蛋白質可以幫助保護主義者決定如何最好地展示和保存繪畫,並有助於區分真品和贗品。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