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
與愛好用想像力來創作各種題材的傳統東方藝術家不同,藝術家柯鴻圖喜歡從日常生活或自然中尋找繪畫靈感,就像他的性格一樣,體現的氣派也是非常規的,日以繼夜地利用自己的創造力,表現出個人獨樹一格的作品。近期,柯鴻圖撰寫整理出一本《綠色思維 自然美學》交由時報出版公司付梓,臺北市生態藝術協會前理事長金恒鑣、中華郵政公司董事長吳宏謀、鏡電視董事長鄭優、前台師大副校長林磐聳教授為此書專文推薦,可讀性相當高。
柯鴻圖在序文中指出,一個美學工作者,無論在應用美術或純美術裡,他的創意總是串流著綠色思維,也許汨汨而流,也許徐緩而過。數十年一回首,它流竄過許多創作品項,像綠色河流穿過群山,時間毫無中斷。沒有刻意,應是年幼時埋下的種籽,慢慢發芽、成長、綻放、結果,一切都是那麼地自然,這就是理念的堅持吧?
從什麼時候在內心播下大自然的種籽?也許,跟童年生長的年代和環境有關。1950年代的南部鄉下,純樸的民間風情,花鳥、一草一木,甚至左鄰右舍的牲畜等,每天的自然接觸,潛移默化地內化在我的心中,結合了我的美學天賦,慢慢的在設計或繪畫中呈現出來。
柯鴻圖提及,年輕時在日商布花設計公司工作,由練習生到設計師,直到國際石油危機末期,大阪本社的「意匠」部門把臺灣這個海外分支單位裁掉了,本來想從一而終到退休,領個敬業的「貞節牌坊」,無奈只好離開這個與花為伍的日子。
五年多的布花設計工作,社長數原政雄老師,時時要求我們磨練好花的寫生,因為花卉是布花圖案設計的基本元素,再演化成各類形態表現,或結合幾何底紋、抽象等輔助圖形完成。
柯鴻圖走過中國大陸許多名園:網師園、拙政園、豫園、留園,深受它們的寬宏、曲折、綠意、清幽,漫步其中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奇感覺。板橋林家花園即是以留園為藍本規劃,同樣具有江南名園的特色,所以,是偶會流連其中。他在大學授課有鑑於時下學生對新興資訊的熱衷,文化底蘊普遍淺薄,因此,每年都會帶學生去林家花園和宅邸參訪,作一埸心靈洗滌的校外教學,好好認識可貴的文化資產。
藝評家羅二松說,「綠色思維」意味著追求能夠帶來更環境友善和對生態負責的決策和生活方式之知識與施行,這有助於保護環境並為當代和子孫後代維持其自然資源。而「自然美學」則是哲學倫理學的一個子領域,是指從美學角度對自然的研究,在後現代方法中,當一個人對大自然進行美學欣賞時,他們就賦予自然意義,並在這種意義中表達和發展自己,兩者間相輔相成。
羅二松表示,《綠色思維 自然美學》以地球上豐富的植物生命作為隱喻,綠色代表設計、結構、策略、研究和詳細計畫的發展;柯鴻圖的思維是一個想法的設計階段,其「綠地策略」願景是準備要執行的作品之初步草圖或計劃,籌辦…的形式和結構,在腦海中構思、謀定後製成,永續發展的概念也應運而生,柯鴻圖縝密的創意思路值得讀者們去品味。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