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吐瓦魯選舉牽動美、澳、台、...

吐瓦魯選舉牽動美、澳、台、中關係 動向受矚目

Date:

太平洋島國吐瓦魯於週五(1月26日)進行全國選舉投票。選民選出16席的國會代表,透過談判組成新政府、進而選出新總理。投票於週五上午8時開始,下午4時結束。選舉結果牽動美、澳、台、中關係,未來動向受矚目。

吐瓦魯現任總理考塞亞·納塔諾(Kausea Natano)支持與台灣的牢固關係,他這次再次參選,但即使連任議員,也無法保證他會繼續擔任總理。

吐瓦魯財長潘恩紐(Seve Paeniu)有興趣挑戰總理一職,他曾公開表示,選後將重新審視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可能與台灣斷交、建交中國,台灣、美國及澳洲關注。

外交部25日則回應該國財長的說法,「背後顯然有中國因素影響」。外交部稱,中國處心積慮謀奪台灣邦交國,將之視為打壓民主台灣的主要手段。不排除中國為了打壓台灣外交空間,再次利用吐瓦魯選舉惡意操弄議題及影響特定候選人,試圖發動認知戰,混淆國際視聽。

潘恩紐表示,吐瓦魯與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將取決於哪一個夥伴國家能夠回應和支持實現吐瓦魯的發展優先事項和願望」,表示該國選民盼國際社會在氣候變遷和發展方面提供更多財政協助。

吐瓦魯人口約11500人,分佈在9個環礁上。吐瓦魯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也是全球遭受海平面上升威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未來數十年可能被海水淹沒。吐瓦魯也因此時常在國際會議場合呼籲各國採取行動協助低窪國家應對氣候衝擊。

另一名可能的領導人則是反對黨領袖埃索波阿加(Enele Sopoaga),他支持與台灣的密切關係。他也是前總理,在2019年大選後出乎意料地輸給納塔諾,希望爭取再次擔任總理。

中國和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角力日益白熱化,從北京、台北、華盛頓到堪培拉,人們都相當關注吐瓦魯這場選舉。

吐瓦魯是台灣僅存的三個太平洋盟邦之一,諾魯在台灣大選後迅速與台灣斷交,轉向承諾提供更多援助的北京。

在諾魯與台灣斷交後,吐瓦魯駐台大使比克尼布·潘恩紐(Bikenibeu Paeniu)向媒體表示,吐瓦魯很可能在大選後效法諾魯轉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引起討論。

澳洲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表示,太平洋島國吐瓦魯若要切斷與台灣的外交關係,澳洲不會出手干預。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國際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中心
銳傳媒國際新聞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