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亞尼.劉易斯(Dyani Lewis)最新在《自然》(Nature)上發表的<印度向外國大學敞開大門>(India opens its doors to foreign universities)指出,「印度的目標是通過國際認可資格和歡迎外國大學來促進研究。」(India is aiming to boost research through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qualifications and welcoming foreign universities.)
文 / 巴枯寧 綜合報導
他說,作為全國推動多學科研究的一部分,印度政府首次批准外國大學在該國設立校園。兩所澳大利亞大學,迪肯大學和臥龍崗大學率先公佈了開設國際校園的計劃。宣布這一消息的時間恰逢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艾博年 (Anthony Albanese) 對印度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
「人們非常熱情,」新德里印度大學協會秘書長潘卡伊·米塔爾 (Pankaj Mittal) 說。她表示,印度大學對這一發展表示歡迎,因為這將使學生能夠在印度獲得「外國教育」,並將創造國際研究合作的機會。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育研究員加文穆迪表示,印度是英語大學的理想地點,因為該國大部分高等教育已經以英語進行。他說,印度也有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重視國際資格,大約有 100 萬印度人在國外學習。
劉易斯表示,這兩所澳大利亞大學將在古吉拉特邦國際金融科技城 (GIFT City) 開展業務,這是一座規劃中的「智能城市」,位於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Narendra Modi) 的家鄉古吉拉特邦艾哈邁達巴德 (Ahmedabad) 郊區。2022年10月,古吉拉特邦成為印度第一個出台外國大學校園運營條例的邦。
1 月,負責監督印度高等教育機構的國家大學資助委員會發布了針對外國大學的國家法規草案。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員布里吉德弗里曼表示,這些規定預計將在來年最終確定,並將為外國大學在印度任何地方設立校園鋪平道路。
允許外國大學校園的舉措是印度高等教育更廣泛改革的一部分。2020 年,政府推出了國家教育政策,闡明了國家擴大和重組教育部門的雄心。
印度大約有 1,000 所大學,大部分本科教學由課程數量有限的小型學院提供。新政策旨在通過創建多學科大學和知識中心來「結束高等教育的碎片化」,這將促進跨學科研究。根據該政策,印度計劃到 2035 年將其高等教育入學人數翻一番,達到約 7500 萬學生。弗里曼說,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可能需要外國大學才能達到這個數字。
但穆迪表示,這些大學可能會將學生和資源從印度大學轉移出去,這使得此舉可能「在印度非常有爭議」。
劉易斯指出,位於 GIFT City 的迪肯大學校園最初每年將向 100 名印度學生提供網絡安全和商業分析課程。伍倫貢大學將開設信息技術、商業和金融技術課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英國大學高等教育管理專家斯蒂芬·威爾金斯表示,大多數國際校園都以教學為主,但如果成功,可以開展研究項目。
威爾金斯說,大約 10% 的國際校園——尤其是涵蓋學科數量有限的小型機構——最終失敗了。「如果太小眾,它們往往不會持久,」他說。他舉了倫敦大學學院的例子,該學院於 2010 年在卡塔爾開設了一個校區,提供考古學和其他幾個學科的研究生課程。由於入學率低,並且與倫敦大學學院對國際校園的轉變相一致,該校園在十年後關閉。
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和法國的大學已經在印度的一些精英大學開設了聯合研究學院,包括位於班加羅爾和德里的印度理工學院以及位於班加羅爾的印度科學研究所,以培養博士生。
Savitribai Phule Pune 大學國際事務辦公室負責人 Vijay Khare 表示,通過專注於此類合資企業和雙學位課程,而不是讓外國大學進入印度,印度學生和研究界會得到更好的服務。本月早些時候,澳大利亞和印度的教育部長簽署了一項認可資格的協議,以「加强两國之間的學生和研究人員流動性」。印度於 2018 年與法國簽署了類似協議,2022 年與英國簽署了類似協議。一項關於承認高等教育學歷的聯合國全球公約於今年 3 月 5 日生效,包括澳大利亞、英國和法國在內的 21 個國家- 但不是印度 – 已經批准了它。
「對與印度的研究和合作的興趣依然濃厚,而且只會增長,」弗里曼說,「這太棒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