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佛觀一粒米,大於須彌山

佛觀一粒米,大於須彌山

Date:

為了掉在餐桌的一粒米飯,我專注在一粒米飯的執著。米飯照顧我的胃,更黏住了我的心。

文 / 吳演茂

在協助學員用過午餐之後,
我用蘇打粉和洗潔精,特調了半桶水,佝僂著身軀,雙手推著抹布,慢步經行,默默的擦餐桌,做齋清的工作。在細膩的覺知之中,輕鬆愉快,安定自在的慢步經行。抹布的觸覺,突然被一小點的東西黏著住了!

原來是一顆被壓扁的米飯。

我持續應用動禪心法,清楚放鬆,身動心不動的,把這顆變成漿糊的飯粒,從餐桌上除去。

小時候,一粒米飯掉在乾淨的飯桌上,甚至是掉在地上,我都沒有絲毫猶豫,立刻用手或是筷子夾起來放進嘴裡。而現在米飯掉在餐桌上,又被擦桌子的抹布碰到,就隨著這一桶污水被倒掉了。同樣一粒煮熟的米飯,碰到了抹布的塵垢,卻有不一樣的命運,這都是因緣際會在作弄。

完成了擦桌子的工作,我蹲下來搓揉清洗這沾著飯粒的抹布,沒想到,這桶水還是那麼乾淨清澈!

心黏著了一粒米飯,一絲絲的煩惱。

我想起了雪峰淘米覆盆的故事。
淘沙去米,淘米去沙?
沙就是煩惱和痛苦;米就是覺知和智慧。要直接把人生中所有的煩惱和痛苦直接抛開不管,直接過著幸福的生活;還是要不斷的經歷人生的煩惱痛苦的過程中,逐漸的覺知清醒,慢慢積聚智慧資糧? 演廣法師說:就像爬山和賞花一樣,過程即是目的。

把米和沙一起淘去。既沒有沙、也沒有米、也沒有要吃米飯,擦飯桌的人。有無垢淨都不是絕對的。我雖然乾淨俐落地把飯桌擦過一回,學雪峰翻盆覆地;再怎麼樣還是用已經黏著飯粒,沾滿了污垢的抹布,拖泥帶水,骯髒汙穢地繼續擦桌子。最後才知道,這塊抹布,這桶水還是那麼乾淨清澈。

人生,就是要在煩惱和痛苦之中,一步一腳印的成長。

佛觀一粒米,大於須彌山。

所有的米,都從大地的沙土之中生長出來。米飯吃進肚子裡,或掉在飯桌,終究是回歸到大地,沒有去來。

下午看師父的傳記電影,深刻的體會到:盡當下的本分,做該做的事。維摩詰經說: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當執著在一個沾黏的點的時候,讓一切重新回到原點,一切一切都從自己的胸襟流出,截機斷流,讓自心顯現。

回到日常生活,當下的肯定與承擔,不拖延,不推諉,直截了當地做當下該做的事情。心平意淨,捨了過去,施了未來,抓住每一可貴的現在!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