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傳媒/綜合報導
台灣首位參與美國疫情調查服務隊的流行病學專家、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博士,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依照奧密克戎(Omicron)病毒抗原性及流行病學的屬性,新冠疫情已經走到了終點,但若想更萬無一失的話,等中國的疫情走完才算是真正的終點。
何美鄉是台灣流行病學專家,她曾在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直到2015年退休,她也是台灣首位參與美國疫情調查服務隊的流行病學專家,曾在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期間率先進入台灣和平醫院,協助控制疫情,並多次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短期顧問。她也協助台灣成功開發H1N1新型流感疫苗,讓台灣流感疫情及死亡率獲得有效控制。
何美鄉最近出版的一本新書《從一個沒有名字的病開始》,紀錄了新冠疫情病毒變異的大競賽。雖然早自2020年二月開始,她即示警新冠病毒不會消失,必須要研發疫苗和藥物進入長期抗疫狀態,但她沒料到新冠變異株會不斷出現,使得原本預期疫苗上市、接種疫苗,然後就可以結束疫情,回到正常生活的步驟,變得跟從前不太一樣。這一次,新的變異株一次又一次地出現,讓“病毒進入新宿主之後會持續變異”的教科書理論,終於被人們親眼目睹,也令人見識到新冠病毒將這個理論實現的如此徹底,而且仍在鍥而不捨地突變與適應,人類只能不斷地調整防疫目標和行動。
在地流行
何美鄉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從科學的觀點來看,內在傳播能力與免疫逃避(逃逸),是病毒取得演化優勢的兩個招數,而奧密克戎兩者都具備。
她表示,即便奧密克戎有諸多優勢,已經取代以往的變異株,成為單一流行病毒株,但顯然新冠病毒在人體的適應還未達到最佳點,奧密克戎仍在持續突變中。當今全球各地流行的都是奧密克戎的後裔,如BA.1,BA.5。這意味著奧密克戎很可能成為新冠病毒的代表,在全球已經建立它在地化(endemic)的生存模式。所謂“在地”的意思,是指它就此住了下來、不會離開,未來將長期與人類共存,成為全球在地化的季節性呼吸道感染症。
何美鄉表示,奧密克戎因為其“快速傳播”及“較低致病性”的兩個特性,奠定了全球疫情進展的分水嶺,也是疫情走向終結的重要轉捩點。但她強調,所謂終結並不是說病毒會消失,它其實不會消失,只是奧秘克戎的屬性加上新冠疫苗的使用,大幅降低了病毒對整體社會的危害,具有疫情終點的實質效果,讓人們可以恢復過上正常生活。
疫情接近終點
她表示:“對我而言,它(疫情)是終點了,但是,就是萬無缺失的話,大家都覺得說,那把中國的疫情走完才算真的終點,所以我們是很接近了。”
不過,何美鄉表示,如果將奧密克戎看成是個在地流行的病毒的話,那麼有沒有中國的人出現其實沒有差別,因為這個病毒本來就在當地的社區裡面傳播。
她說:“假如說中國人來了,他帶進來的就是BA.5,或者是我們現在有的,那就是影響不大,因為我們本來就有,我們本來就這麼多人在傳播。”
她表示,雖然中國人也有可能帶進去BA.7變種病毒,而BA.7又比BA.5有更多的免疫逃避,可能會造成一波病患的喪生,但不會是很大一波,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已經感染過,或是透過疫苗而具有BA.5的抗體,雖然現階段還沒有文獻可以說明BA.5跟BA.7的差別有多少,但看起來最不一樣的是XBB病毒,BA.5跟BA.7的T細胞保護性都差不多,原本的抗體對BA.7仍具有一定的保護性。
何美鄉表示:“所以意思就是說,重症跟死亡還是一樣只會發生在不健康的人身上,就是他原先就沒有免疫力,不管給他打的疫苗或感染過,他就是免疫性就是不好,他再重複感染更不好。那是少數的人,大部分的人每打一次疫苗,每感染過一次,他就更強一點。就是大部分的人都是越來越強,並不是越來越弱的。”
何美鄉表示,當奧密克戎已經在地流行後,雖然它還是可能再出現另一個新變種,但很可能就是一些不同位點的免疫逃避新株種,就像每年流感病毒的變異點改變一樣,“變來變去就是這個樣子”,而不至於在全球造成新一波大流行,因為大家都有了免疫力,這也是奧秘克戎病毒抗原性及流行病學的屬性。
何美鄉還說,若想知道中國14億人開放後會對世界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中國必須要針對重症與死亡病例做好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尤其是針對年輕人來分析,才能知道這些重症與死亡是來自於原本已知的病毒株種,還是有新變種出現。
她說,外界之所以會擔心中國人入境,是因為怕帶進新變種,但中國的資料不透明,無法為自己提出有力證據。中國如果想跟別人溝通,證明中國人民出境是安全的,那就必須提供中國自己重點監測的病毒基因序列,盡到國際社會的責任,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國民。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