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韓退之專欄】今天,還有誰...

【韓退之專欄】今天,還有誰投票會跟著政黨走?

Date:

資深媒體人、作家于美人確定代表參選台北市中正萬華區立委,但不批民眾黨戰袍。于美人在西本願寺廣場開記者會對外說明,她承諾把人民聲音帶進國會,她不願被定義或標籤化,所以自稱「萬中選一黨」,「把藍色還給蒼穹、把紅色還給玫瑰、把綠色還給青草、把白色還給流雲、把國會還給人民,把幸福留給台灣。」說得真好。台灣的民眾,莫名其妙地被政黨綁架,久矣!今天還有誰投票是跟著政黨走?落伍了。

文 / 韓退之

事實上,從世界各國的政情來看,民眾對政黨已經失去信賴,已經是一個常見的現象,當民眾感到政黨或政治體系的行為不當、不公正、不透明或不符合其期望時,他們就可能失去對政黨的信任和信賴。造成民眾失去信任的原因包括:政黨內部的腐敗、貪污、權力鬥爭、政治操弄、選舉舞弊等等。此外,政黨的政策和行動也可能與民眾的期望和價值觀不符,例如不關心民生、只照顧特定利益集團、忽視環境保護等等。失去信任對政黨和政治體系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這會削弱政府的合法性和民主體系的穩定性。政黨應該認真聆聽民眾的聲音,回應他們的需求,提高透明度和負責任感,以重新贏得民眾的信任和信賴。

進入 21 世紀,政黨已逐漸失去了民眾的支持

自 19 世紀和 20 世紀初自由民主興起以來,政黨的組織及其與公民、國家和彼此的關係都發生了演變。進入 21 世紀,政黨似乎失去了民眾的支持,使雙方以及潛在的民主都處於危險之中。2018年牛津大學出版,由卡茨、理查德 S.、梅爾、彼得(Katz, Richard S., Mair, Peter)三人合著的《民主與政黨的卡特爾化》(Democracy and the cartelization of political parties)追溯了政黨從群眾黨模式到包羅萬象的政黨模式的演變,論證到 20 世紀後期,主要執政黨和(及其結盟的小黨——統稱為政治「主流」)正在有效地形成一個卡特爾(cartel),其中競爭的形式可能仍然存在,甚至似乎在加劇,而其以民主的本質和理想卻越來越被掏空。政黨辦公室的公開的「戰利品」越來越多地被正當地分享。為了支持這個卡特爾,政黨的內部安排發生了變化,一切以利益為最高目標,一大堆所謂助理的政治「幫閒」變成「買辦」,把人民當成消費者,把「為人民服務」的初衷拋諸腦後;卡特爾化的政黨就變成現在的模樣——幫派。當人民變成消費者時,唾棄政黨的時刻就到了!

政黨政治的運作官僚化與寡頭化帶來反民主

政黨被看作是現代民主政體的必要組合,但是政黨政治的運作所造成的官僚化與寡頭化也會帶來反民主的傾向。政黨利益越大,必然會發展出專業化的黨工、政黨官僚來管理黨務,政黨領袖也會越來越被偶像化,成為政治明星,好像非他不可,為日後獨裁鋪路。政黨日益把取得政權作為首要任務,就更可能忽視原來的目的,民眾對政黨的控制也會越發困難。此外,越來越強,越來越龐大的政黨也會使其決策活動損害到小社會團體和大多數公民的利益,進一步造成民眾對政治的冷漠。如果沒有制約,則會造成大的政治力量越來越大,小的政治力量越來越小。「政黨」這個詞在媒體的表述上,通常是貶義的,暗示政黨擁有太多權力。

可悲的是人民也把自己當作消費者

事實上,民主國家「反政黨」現象越來越明顯,對主流政黨認同越來越低;選民發現沒有政黨可代表自己的利益,中間選民越來越多;選民無法分辨不同政黨間政策立場的差異;投票率逐漸下滑,投廢票宣洩不滿情緒的選民越來越多;投票給無黨籍獨立候選人或者反主流政黨的小黨候選人越來越多。此外,政黨對員控制能力逐漸弱化;黨籍國會議員凝聚力也在下滑。

所謂民主國家的選民,被徹底地當成消費者看待,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更可悲的是人民也把自己當作消費者,以消費者的姿態向政黨或國家自稱為利益團體並和公部門進行台面上下的交易,這已經是司空見慣了。殊不知政黨或國家卡特爾化的運作對消費者是不利,因為他們的活動旨在使產品或服務的價格超過市場價格,他們的行為也會在其他方面產生不利影響。卡特爾當然要阻止新進入者進入市場,成為障礙。這也是獨裁國家堅持一黨專政的必要;以及所謂民主國家每年都辦選舉,黨主席一點都不掩人耳目,從中央到地方不管是任命官員還是徵召候選人,都由黨中央一人決定,就是要貫徹卡特爾化的效果。如此一來,缺乏競爭導致缺乏創新也就不足為奇了。

把國家或政黨當成營利事業,以追求最高利潤為目標,過程中的善意必然消失了。根據康德的觀點,只有當我們選擇執行道德上正確的行為時,我們才有道德上的善意,因為它們在道德上是正確的。在康德看來,任何沒有道德上的善意的人都有邪惡的意願。

意志不軌的人是邪惡的人

國家政黨組織的卡特爾化很自然地就會形成人與機構的腐敗。腐敗的最後階段是墮落或邪惡。最近林智堅的碩士論文涉嫌抄襲事件,以及台大國發所被譏為碩士學位批發量販店,都是腐敗的一角。這些反常的人會顛倒激勵的正確順序。將他們所謂的「道德法則」置於所有其他激勵之上,而是將自私置於道德法則之上。因此,他的行為只有在符合他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才符合道德法則。他打死不從的是說他違反道德、違反學術倫理。這種變態的人不必做任何錯事,因為最能促進其自身利益的行為才符合他和他的派閥的道德法則。康德的說法,他的意志表現出人類可能犯的最壞的邪惡形式。康德認為意志不軌的人是邪惡的人。這種邪惡的人居然位高權重,作為國家的情報頭子,掌握秘密調查的權力,國家安全的命脈交在他的手上,老百姓也只能任他予取予求。

我們還要被政黨綁架多久呢?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