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洪存正專欄】仇恨會殺人,...

【洪存正專欄】仇恨會殺人,仇恨還會遺傳

Date:

台灣的新冠疫情雖然看似相對和緩,但是,台灣人對上述的種族主義、仇外心理,其實並不陌生。因為台灣的政客之崛起、壯大、取得權力、打擊異己、捍衛權力,其所掌控及使用的就是「仇恨」。台灣人已經有一半甚至更多人感染了「仇恨病毒」,它的惡毒更甚於新冠病毒千萬倍,不但會腐蝕自己,也會遺傳給子孫。

文 / 洪存正

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雖然不是因為新冠病毒,但是新冠疫情在一次種重地提醒人類,種族主義、仇外心理和歧視已經成為公共衛生的「毒中之毒」。倫敦大學學院全球健康研究所教授德蘭·德瓦庫瑪(Delan Devakumar)發表在 The Lancet的 <種族主義,我們再也不能忽視的公共衛生危機>(Racism, the public health crisis we can no longer ignore)指出,新冠暴發揭示了社會和政治結構危機:跨國種族健康挑戰和國家政治加劇了對種族主義、仇外心理和不寬容的不安傾向。在國際上,我們目睹了某些特定種族的遭受侮辱,並帶有明顯的仇視心理。 在政治上,仇外心理已被武器化,以對特定國籍實施邊境管制並破壞移民權利。

「仇恨病毒」的惡毒更甚於新冠病毒千萬倍

台灣的新冠疫情雖然看似相對和緩,但是,台灣人對上述的種族主義、仇外心理,其實並不陌生。因為台灣的政客之崛起、壯大、取得權力、打擊異己、捍衛權力,其所掌控及使用的就是「仇恨」。台灣人已經有一半甚至更多人感染了「仇恨病毒」,它的惡毒更甚於新冠病毒千萬倍,不但會腐蝕自己,也會遺傳給子孫。

特殊時期要求採取特殊措施。我們正面臨著全球大流行,氣候災難,即將到來的衰退是經濟蕭條,以及最脆弱者和全人類的健康受到威脅。但是,種族主義、仇外心理和歧視並非什麼新事或前所未見的。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先生被殺,這是由於黑人在警察的手中無數次喪生中其中的一人而已。 而新冠導致的少數民族死亡風險增加了2-4倍,揭露了已經存在了多個世紀的社會和結構性不公正現象,這些不公正現像源於相同的種族相互壓迫。

公開暴力行為只是種族主義的症狀之一

當一種暴力行為在社交媒體上被攔截並放大時,就像在1960年代通過電視轉播的美國民權抗議活動一樣,它使警察的野蠻行為引起了全世界人們的注意。它引起內在的回應,人類共同譴責種族主義。但是,在世界各地,每天都有警察發生兇殺案,死去的人通常都是窮人,來自其他群體。在暴力方面,種族和性別相關,意味著被歧視的少數種族婦女,遭受性暴力和親密伴侶暴力的風險特別高的, 黑人女性在仇恨犯罪謀殺案中所佔比例過高。社會是建立在通過現代意義的「新殖民」建立的種族等級之上的,這些等級遍佈在社會結構、歷史、政治以及思想上。公開的暴力行為只是表面上種族主義的結構和文化形式的症狀,事實上,這種現象在更深的範圍內一直在延伸。在此之下,每個社會都存在著濫用、邊緣化和不公正的金字塔。

歧視的形式和目標可能有所不同:在某些社會中,歧視是基於種族或族裔;其他包括膚色,種姓,宗教信仰,土著身份或某人的遷徙身份。但是,導致這些不公正現象發生的潛在壓迫上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與分裂和控制有關,最終與權力有關。它們共同構成了一種結構形式的暴力,最終導致無辜人民被謀殺。

種族主義增加生物衰老的風險,創傷代代相傳

來自少數族裔群體的人更有可能擔任一線的關鍵工作,而使他們身患新冠,並且他們更有可能生活在人滿為患的住所中,這意味著沒有社會隔離的選擇。同時,他們更有可能在獲得醫療服務方面遇到障礙,這意味著他們罹患潛在疾病的可能性更高,使他們處於更大的死亡風險中。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合併症的存在降低了插管和呼吸機使用的機會,從而導致了雙重負擔,即更容易出現嚴重不適並且難以接受重症監護。

除了這些導致健康不良的近端原因,還包括種族主義和歧視的結構形式。被社會邊緣化的群體,在所有社會決定因素中處於不利地位。但是,種族主義不僅限於此,它是健康不良的根本原因。在所有社會經濟層面,有色人種的健康狀況均較差。種族主義在整個生命過程中累積,導致應激反應和荷爾蒙適應的激活,增加了非傳染性疾病和生物衰老的風險。這種創傷也代代相傳,並影響那些最初通過複雜的生物心理社會途徑受到影響的人的後代。這些所謂的生物學原因的根源是種族主義,而不是種族本身。

社會不景氣。這些症狀(種族暴力,少數民族少數群體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過高)反映了原因:一個不公正和不平等的社會。科學家由於保持了技術上的專權和非政治性,使歧視長期存在。作為一個健康社區,我們不僅要對不平等現象做簡單的描述,還必須​​採取行動,拆除造成這種不平等和不公正現象的多重相交和壓迫體係長期存在的製度。

種族主義、仇外心理和歧視對健康不利

為此,倫敦大學學院全球健康研究所正在撰寫一系列學術論文,以解決健康話語中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的複雜挑戰。他們正在與全球各地的學者和活動家組成的多元化團隊合作,以揭露不公正現象,確定解決方案並實施變革。除此之外,倫敦大學學院全球健康研究所還發起了「 種族與健康」運動,這是一個跨學科的實踐社區,它將超越社交媒體,其願景是提供催化劑,以解決種族主義,仇外心理和歧視對健康的不利影響,利用證據來倡導改變和改善健康。本著這種精神,我們正在發起全球磋商,向世界發問:「我們應該做什麼,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做?」

種族主義致人於死,這是我們再也不能忽視的公共衛生危機。作為一個健康社區,我們在哪裡?我們開始從大流行中脫穎而出,即使在平時,我們也需要採取特殊措施。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