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洪存正
現代人一提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就流露出崇拜、臣服的表情,科學家早就預言「原有需要靠人眼辨識判別的工作,通通可以被取代。」8K超高畫質、比肉眼看得還細的視訊監控系統所取代,少了人力的疲勞、情緒倦怠、生病、精神不集中等問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預言,未來25年內,5G將再次改變人類生活樣貌,帶來更嚴重的貧富差距與失業問題。未來1、20年,台灣將新添200萬失業大軍!張忠謀說 : 「5G改變的恐怕不是生活而已,將對整個社會結構做洗牌式的改變,甚至取代人的角色。」
孩子每天到「電影文化城」的古代學堂上課嗎?
如果25年的未來,一年一年逐步地,新世界果真將呈現在大家的眼前。那麼,今年剛出生的孩子,他們要上的學校、要讀的功課、要和朋友建立的新關係等等,從現在開始,一定會跟過去我們的成長及社會經驗有非常大的不同。但是,請你明天就到家附近的中小學參觀一下,看看他們的軟硬體設施;如果你有孩子正好在上學,那就踴躍參加家長可以參與的活動。請你體會一下,我們台灣現代基礎教育,跟幾十年前有甚麼不同?先觀察人與人之間的「空間感」,今昔有多麼天翻地覆地改變,如果課堂的課桌椅佈置、上課氣氛、學習對位,都跟幾十年前差別不多,這是不是跟我們每天逼著孩子到「電影文化城」的「古代學堂」上課沒兩樣呢?
「空間感」只是看得見的,不可能不改變的;更重要的是面對問題的態度、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途徑、面對未來的視野,孩子們怎可能跟我們一樣呢?我們提供哪些教育資源來陪伴、鼓勵、督促、成全他們呢?如果我們都沒有準備好迎接新世代,又如何叫年輕夫婦放心生小孩呢?如此重大的社會勞動力及新思潮的改變,現在開始做都已經來不及了,你看到哪個總統候選人,即使蜻蜓點水也好,誰對這個教育改革的歷史大議題提出甚麼具體政見呢?
人的新功課是去發現「人的價值」
人的新功課、新教育並不是去訓練我們的下一代發明更多的機器人。「人工智慧的創始人和如今的研究人員(包括我)設法讓電腦做一些人類目前力所不能及的事,希望可以從中學點什麼,或發明一 些有用的東西。」羅傑•尚克(Roger Schank )這麼說 : 「比如能和人進行智慧談話的電腦。現在我正在開發一個能和使用者討論醫療問題的程式。這個程式聰明嗎?不。它沒有自我認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也不清楚自己瞭解的東西。專家總是愚蠢地研究著智慧機器或人工智慧,使人們誤解了實質問題。」尚克是人工智慧理論家,認知科學家,SocraticArts首席執行官,著有《教學思維:認知科學如何拯救我們的學校》(Teaching Minds How Cognitive Science Cart Save Our Schools )。
人的新功課,更重要的是去發現「人的價值」,去抓住上帝給我的的恩典,用這個恩典來指揮機器人創造人類未來的幸福。人們不需要「餵養的」知識,為人父母的我們都撫養過幾個孩子,我給他們餵的是食物而非知識,我們回答孩子的是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我試圖幫助他們得到自己想要的,這些都是他們發自內心的想法。這是多麼奇妙啊!把孩子健康養大,他們就會自己問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自己戀愛、自己成熟;他會笑、他會哭、他會有責任感、正義感、榮譽感、他會有憐憫心。難怪,人工智慧機器人的高級工程師,彼此會說道 : 「其實根本無須發明仿製人,真人已經夠多了。」每個人生來都帶著個性,有自己的慾望和需求,並且很早就表現出來。但沒有一台電腦是從一無所知到通過和人互動慢慢瞭解事物的。
我們只用了大腦功能的萬分之一不到
大家一窩蜂去發展人工智能,但是對人類自己的大腦竟所知不多。牛津大學物理學家大衛•多伊奇(David Elieser Deutsch,1953-)曾說:「地球上任何人都不完全知道大腦的用途,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在人工智慧領域,這一研究進度在整整 60年的時間裡停滯不前。」過去一些認知心理學家對人類大腦的理解,已經逐漸被推翻。上帝給了人類大腦,沒有給「大腦使用說明書」,我們只用了大腦功能的萬分之一不到,卻夢想去做一個彆腳的「新大腦」,然後嚇唬自己,新大腦會取代舊大腦,這不是很可笑嗎?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