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安納奇專欄】亂槍打氣球,...

【安納奇專欄】亂槍打氣球,有必要嗎?

Date:

尼古拉·瓊斯Nicola Jones)在《自然》期刊上發表的<高空氣球:科學家指南,了解上面的情況和原因>(High-altitude balloons: a scientists’ guide to what’s up there and why)指出,由於擔心間諜氣球,美國擊落了四個飛行物體。但是高空氣球還有什麼用呢?(The US has shot down four flying objects over fears of spy balloons. But what else are high-altitude balloons used for?) 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的數據,這些氣球每天從全球近 900 個地點同時發射兩次。它們傳輸有關溫度、濕度、壓力和位置的數據,並且是一次性的。「我們或許應該確保這些東西得到識別。美國政府應該更好地評估什麼是威脅」。

文 / 安納奇 綜合報導

2 月 4 日,當美國政府在南卡羅來納州海岸擊落疑似中國監視氣球時,加劇了與中國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並促使官員加強對其他高空飛行不明物體的雷達搜索。從那以後,美國又擊落了三個物體——現在看來它們可能不是間諜氣球。天空中有多少氣球,它們的用途是什麼,最近發生的事件對氣球用戶意味著什麼?

疑似間諜氣球有 60 米高,載有重約一噸的有效載荷。美國國務院表示,有效載荷攜帶用於攔截敏感通信的設備;中國稱這是一艘誤入歧途的民用研究飛艇。其他物體更小,官方也沒有很好地描述:阿拉斯加上空的一個「大約有一輛小汽車那麼大」的物體;加拿大育空河上空的一個小圓柱體;密歇根州休倫湖上的八角形結構。所有飛機都在商業空域內飛行,高度約為 6-12 公里。美國政府現在表示,「主要解釋」是它們「可能只是與某些商業或良性目的相關的氣球」。

尼古拉·瓊斯說,美國最近開始更加認真地對待「不明異常現象」(UAP)——包括飛行物體。去年,NASA以國家安全和航空安全為由,成立了一個由科學家、技術、飛行和太空專家組成的團隊來調查 UAP。1 月份,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披露了 UAP 報告的急劇上升。在 2021 年 3 月之前的 17 年裡,該機構對 263 份 UAP 報告進行了編目;自那時起,不到 2 年的時間裡已經有 247 起。在分析的 366 份報告中,163 份被定性為氣球,26 份為無人駕駛飛機,6 份為雜物。

尼古拉·瓊斯指出,氣球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工具,可以從比無人機或飛機更高的高度以比衛星更低的成本向下或向上獲得良好的視野。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是氣象氣球: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的數據,這些氣球每天從全球近 900 個地點同時發射兩次。它們傳輸有關溫度、濕度、壓力和位置的數據,並且是一次性的。薄氣球——通常由可生物降解的乳膠製成——在高空膨脹至直徑約 6 米。航班設計為直線飛行約 30 公里,並且只持續幾個小時。

一些科學家使用更大、更持久的氣球,例如獲得清晰的太空視野,或測試用於高海拔地區的儀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 位於弗吉尼亞州的瓦洛普斯飛行設施 (Wallops Flight Facility) 每年在全球範圍內管理大約 10-15 個科學氣球的發射。它們可以攜帶約 3,000 公斤的重量,展開後比一個足球場還大,並且可以飛到 37 公里的高空。

尼古拉·瓊斯說,其他氣球用戶包括理科生、公司和業餘愛好者。Jason Krueger 說,他位於印第安納州 Fishers 的公司 StratoStar 自 2006 年以來已幫助學生和公司發射了 1,000 多次高空氣球任務。高空輻射對血液樣本的影響。氣球的企業用途包括在偏遠地區提供 Wi-Fi,一些業餘愛好者發射微型氣球。Krueger 說,這些銀色塑料聚酯薄膜氣球的尺寸通常不到 1 米,而且無害,攜帶業餘無線電和僅幾克的有效載荷。但克魯格說,這些閃亮的氣球會「照亮雷達」,它們的典型飛行高度約為 12 公里。

許多氣球可以從被擊落的氣球列表中剔除:例如,氣象氣球進行短途飛行並且不會在 12 公里的高度漂移。但這仍然在全球範圍內留下大量下落不明的問題。「每天都有研究、企業和愛好者氣球飛行,」居住在瑞士蘇黎世的環境非營利組織伯克利地球的科學家羅伯特羅德說。「我懷疑他們擊落的東西與其中一個類別有關。」

尼古拉·瓊斯表示,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不要求為 5.4 公斤以下的有效載荷或此類載荷的發射或飛行路徑申報跟踪設備。但即使是小包裝也可以使用大氣球。Rohde 說,如果這些物體開始引起軍方的注意,也許它們也應該被追踪。「從安全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沒有必要,但如果對來自其他州的小氣球有合理的擔憂,我們或許應該確保這些東西得到識別。」克魯格認為沒有必要。相反,他說,美國政府應該「更好地評估什麼是威脅」。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