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城鄉藝文【蔡先靖專欄】中國人口減少...

【蔡先靖專欄】中國人口減少帶來的危機(上)

Date:

《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最新報導<中國人口正在減少,面臨著危險的未來>(China’s population is shrinking. It faces a perilous future.)文中指出,「中國將很快不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個稱號已經保持了幾個世紀——凸顯了它在維持其全球主導地位方面所面臨的艱鉅挑戰。」(China will soon no longer b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a title it has held for centuries—underscoring the daunting challenge it confronts to maintain its global dominance.)

文 / 蔡先靖 綜合報導

在杭州的一家產後中心,護理人員正在照料嬰兒,而他們的母親正在休養。像這樣的私人中心為負擔得起的新媽媽提供恢復所需的時間,在中醫中稱為「坐月子」 。在現代中國,撫養孩子的成本是該國人口下降的一個關鍵因素。

華中初秋,丁清子村的街道一片金黃。數以千計的去殼玉米芯整齊地擺放在家門口的長方形中,它們的玉米粒在陽光下曬乾。豐收是安徽省農村生活的心跳之一,35 歲的丁從小就知道這一點。然而,幾乎沒有其他節奏保留下來。除了玉米,街道幾乎空無一人。房屋已被廢棄。孩子們的聲音已經消失了。多年來,丁先生一直在努力尋找妻子。很少有年輕婦女仍然住在村里。仍然很少有人願意嫁給一個買不起房子或支付彩禮的焊工。「我家並不富裕,」丁先生說。

丁先生的阿姨站在自家院子裡剝玉米,為她所說的「剩男」的困境而哀嘆。她說,這個村子裡有幾十個 30 多歲和 40 多歲的單身漢,像丁先生這樣孤獨的男人,他們對愛情和家庭的希望與一股無情的力量發生了衝突:中國的人口劇變。

中國有大約 3000 萬男性過剩

重慶是中國西南部一個龐大的工業城市,幾十年來發展迅速,催生了在擁擠的戶外場所吃火鍋的傳統。密集城區的人口估計超過 1700 萬。隨著該地區的發展,地上和地下修建了地鐵以緩解擁堵。

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出生率驟降之後,中國已經開始出現不可逆轉的人口下降,這將在未來幾十年內影響到整個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在安徽等地已經可以感受到影響,丁先生的尋妻也因嚴重的性別失衡而受阻。在他出生前後,安徽省每 100 個女孩就有 131 個男孩出生——這反映了北京現已廢棄的獨生子女政策加劇了對男孩的傳統偏見。今天,中國有大約 3000 萬男性過剩,超過結婚年齡的一半。

殘酷的數學威脅要把丁先生擠出婚姻市場。當他向他的第一個女朋友求婚時,她的父母因為買不起新房子而猶豫不決。丁先生的父母四處尋找貸款,在附近的城市買車和裝修公寓——唯一的目的就是娶妻。彩禮是支付給妻子家人的嫁妝,大約需要 29,000 美元。即使會見潛在客戶的父母也需要 2,500 美元。多年來,媒人只能哄到少數女人與丁某相親。因失敗而蒙羞,丁先生開始避免家庭聚會。「他們難以忍受,」他說。他的親戚們只關註一個話題:他是一個「光枝」的可悲身份,中文是指一個不給家譜添磚加瓦的人。

人口短缺在一個擁有超過 14 億人口的國家,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在整個歷史中,中國的認同感和力量一直與其驚人的人口規模聯繫在一起。當秦始皇於公元前 221 年下令百萬勞工修建長城時,這項宏偉的工程適合一個佔世界四分之一以上人口的王朝。兩千年後,中國崛起為 21 世紀的超級大國,這得益於其看似無窮無盡的勞動力供應,其中數億人已移居城市。(中國現在有 153 個城市地區估計人口超過 100 萬;美國有 50 個。)四十年令人眼花繚亂的經濟增長給中國帶來了不可阻擋的主宰光環,其人口大約相當於七個尼日利亞的人口。,

印度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五歲的孔妮玲在上海探望她的曾祖父陸金富和曾祖母周亞芬。夫妻倆育有3個孩子,按照獨生子女政策,每人生育1個孩子,但倪玲是他們唯一的曾孫。

但中國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即使按照政府自己的計算,其人口去年也有所減少——人口統計學家預測將持續本世紀餘下時間的長期下降的開始。主要原因:中國出生率驟降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最低水平,僅過去七年,出生人數下降了近一半,從2016年的1800萬下降到2022年的960萬. 專家表示,即使出生率穩定下來,到2100年中國人口仍將下降50%或更多,屆時人口可能只有印度的一半,與尼日利亞的人口規模相當。

上一次中國人口下降是在大躍進的災難性飢荒期間,毛澤東在 20 世紀 60 年代初期進行了不幸的工業化運動,當時約有 3000 萬人死於飢餓。這一次,下降的原因不是飢荒、戰爭或災難,而是社會和經濟的快速變化、結婚和撫養孩子的成本上升以及限制性獨生子女政策。彷彿是為了紀念這一時刻,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長達幾個世紀的統治將在今年結束,而印度將超越它成為榜首。

中國正在沿著老齡化的道路前行

後果遠不止象徵性的換崗。中國不斷減少的人口可能會減緩、甚至停止該國向全球經濟霸主地位看似勢不可擋的進軍,即使它減輕了地球環境的壓力。已經收縮的勞動力將如何支持預計在未來四分之一個世紀內將增加近一倍的老年人口?在壓制生育超過三年半之後,北京將如何鼓勵生育?「這是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衰退,」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社會學家王峰說。「到本世紀末,就我們對中國歷史和在世界上的地位的了解而言,中國將面目全非。」

中國並不是唯一一個在人口懸崖上搖搖欲墜的國家。出生率下降和預期壽命上升已成為工業化城市經濟的標誌,這種結合使人口金字塔從東亞到西歐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正在沿著其老齡化鄰國日本和韓國開闢的道路前行。2021 年,韓國的生育率是世界上最低的,每位婦女生育 0.81 個孩子。中國緊隨其後,為 1.16——幾乎是維持人口穩定所需「更替率」的一半。

避免人口激增,最終加速了相反結果的出現

在上海的一家寵物活動中心,李光宇和 Pixie Lim 帶著他們的狗去游泳。李有一條狗和三隻貓。他不想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卻很寵愛他的寵物。「我是他們的父親,」李說。「我準備好為他們犧牲並給他們時間。」

然而,中國的困境尤其令人生畏,不僅是因為它的規模和全球影響力,還因為它有一個不受歡迎的特點:它很可能成為第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儘管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GDP)仍不到日本的 40% 和美國的 20%。

中國轉型的飛速發展使其比其他國家更快地走向臨界點。但獨生子女政策也被證明是一種促進劑。該計劃於 1980 年啟動,旨在避免人口激增,但最終加速了相反結果的出現。北京在 2016 年取消了政策,但出生率繼續直線下降。

在一個人口在過去 50 年裡翻了一番的星球上,中國和更發達國家面臨的緊迫問題似乎很奇怪:它們如何才能避免人口崩潰?北京正在爭先恐後地尋找答案。習近平誓言要「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建立提高生育率的政策體系」。應對人口內爆需要的不僅僅是另一輪社會工程學。在中國,它甚至可以迫使人們對性別平等、移民、養老和高科技的局限性等棘手問題進行清算。「沒有哪個國家解決過這個問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人口統計學家蔡勇說。「這是人類尚未書寫的新篇章。」

中國政府正在城市邊緣迅速開發農田

80 歲的田思國和他 77 歲的妻子胡中子在重慶郊區照料一處地塊。為了換取新的高層公寓,數百萬像他們這樣的農民放棄了祖傳的土地。中國政府正在城市邊緣迅速開發農田。

於莎莎的父母都是農民,罵她是女孩。「我不應該生下你,」她說她的母親告訴她。在山東省農村長大,餘唯一的快樂記憶是她從馬車上摔下來,在醫院醒來時發現母親正在輕輕地給她搧風。那種溫柔的時刻是如此罕見,她說,「我都不願意睜開眼睛。」儘管童年悲慘,於卻竭盡所能贏得父母的認可。作為家裡第一個大學畢業的人,於乘著中國經濟繁榮的頂峰,找到了一份收入豐厚的銀行工作,還清了父母的巨額貸款。這還不夠。於年近 20 歲時,她的母親斥責她不結婚生子給家裡丟臉。一向盡職盡責的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男朋友,一個有錢又有禮貌的銀行家。「我只想向父母證明自己,」她說。

但是中國的經濟轉型——以及於自己的經濟轉型——改變了她對婚姻和孩子的態度,就像數百萬受過教育、向上流動的中國女性(以及許多男性)一樣。「我打破了父母傳統價值觀的束縛,」於女士說。

中國登記結婚的人數下降了 43%

搬到上海後,她加入了人類歷史上最快的城市化進程之一。(現在有 65% 的中國人居住在城市,高於 1980 年的 20%。)她與男友分手,租了一套公寓並重新裝修,開始獨自生活。婚姻和孩子的想法不再是不可避免的,而是自由和成功的潛在障礙。「我看著父母和朋友的婚姻,」於冷冷地說,「我看不出有什麼值得羨慕的。」

於莎莎和丁清子處於中國社會經濟光譜的兩端。不過,它們共同幫助揭示了為什麼中國的結婚率和出生率跌至幾十年來的最低水平。2021 年,中國登記結婚的人數為 760 萬,比 2013 年的峰值下降了 43%,並且連續第八年下降。造成這種變化的部分原因是性別失衡和阻礙丁的婚姻成本飆升。但社會科學家表示,這也反映出中國教育、財富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對女性權利和自主權的主張,如於女士的案例。COVID-19 大流行和反復出現的封鎖使這一數字進一步下降。

了解中國人口逆轉的絕對速度

2021 年底,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對 18 至 26 歲的年輕人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 44% 的女性和 25% 的男性不確定自己是否會結婚。像於女士一樣生活在中國最現代化城市的年輕女性的比例最高。如此令人不安的數字讓中國領導人感到不安,以至於青年團扮演了丘比特的角色,上演破冰和「愛情列車」之旅,幫助單身同志找到配偶。

於女士差點結過兩次婚。但現在,35 歲的她主要和像她一樣的其他職業女性一起出去玩:堅強、獨立、單身。餘用了多年的自我探索才克服未婚的恥辱,並獲得,她說,「對生活的可能性有了更廣闊的視野。」 然而,她的父母仍然不接受於和姐姐都沒有結婚的事實。在山東,鄰居們非常羞辱這對夫婦,他們也被迫搬出家鄉。

易定榮和她的丈夫趙博帶著孩子參觀了上海歷史悠久的外灘地區:16 歲的燕西、3 歲的舒瑞和 2 歲的伊坤。這對夫婦擁有一家中藥企業,是少數富裕到可以擁有大家庭的城市居民之一。獨生子女政策生效後,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一旦中國報廢了它,他們還有兩個。Yi 覺得擁有三個孩子很充實。「有更多的精力,更自律的學習,」她說。

要了解中國人口逆轉的絕對速度,有助於將時鐘撥回 1970 年代,當時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被馬爾薩斯式的對迫在眉睫的人口爆炸的恐慌所籠罩。危險感在中國尤其強烈,毛澤東多年來一直告誡他的人民多生孩子,讓祖國強大起來。鄧小平領導下的中國新領導人擔心快速增長的人口會破壞經濟增長的趨勢並導致另一場飢荒。「中國在 1970 年代非常貧窮,以至於領導人擔心,『我們如何養活大眾?』」。

獨生子女政策阻止了 4 億多人口的出生

這種邏輯導致了 36 年來影響中國家庭最私密決定的社會工程學實驗。中國領導人聲稱(在沒有明確證據的情況下)獨生子女政策阻止了 4 億多人口的出生,為地球減輕了巨大的環境負擔,並引發了持續的經濟繁榮,這將使超過 7.5 億中國人擺脫貧困。世界銀行。與此同時,該政策的大量批評者指出,有證據表明其侵入性限制導致了數以百萬計的強制絕育、針對性別的選擇性墮胎和殺嬰——並造成人口失衡,男性過多,老年人過多,年輕人過少.

人口學家提出了另一個問題:獨生子女政策是否必要?中國的生育率已經急劇下降,從 1970 年的每名婦女生育近 6 個孩子到 1980 年政策實施那年的不到 3 個。「中國近 75% 的生育率下降發生在獨生子女政策生效之前,」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王說。

此外,中國一旦向世界開放,就為經濟爆炸做好了準備。在龐大的年輕勞動力——毛澤東時代嬰兒潮的紅利——的推動下,中國在一代人的時間內迅速成為世界工廠。王說,即使沒有獨生子女政策,經濟繁榮和人口下降也會到來——儘管速度更慢、更容易控制,而且沒有加劇當今危機的性別不平等。然而,在警告信號開始閃爍很久之後,中國領導人一直堅持該計劃。「中國在 1990 年代初達到了低於替代水平的生育率,」王解釋說,「所以這幾十年來一直在惡化。」(上)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