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童文薰
這裡已經不是我記憶中的台南七股。疫情前,每年過年我們全家會到七股阿城用餐。開車在快速道路,看著兩邊的魚塭就像開在海上,這裡是烏魚養殖,也是黑面琵鷺與其他鳥類重要的棲地。
但是蔡英文政府提出「2025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所謂的「太陽能漁電共生」期望能達40億度供電量,可是2022年6月漁電共生案場所提供年電量只有4億度,僅達成果目標的10分之1。
施工的噪音及震動更造成養殖烏魚死亡,七股居民發起抗議活動,虛假的「漁電共生」並不存在,電板下無法養魚。這個光電面積在2022年已經超過1000公頃的魚塭面積,相當於1500座足球場大小的光電板架設在魚塭上。但土地的災難還沒完結。很快七股將有五分之一的面積被光電板覆蓋。而發電目標卻遠遠沒有兌現。
這裡是台江國家公園友善棲地,是生態敏感區。很多漁塭是黑面琵鷺等候鳥重要的覓食區。如果光電設置沒有總量管制,不僅環境溫度將破表,棲地破碎化對鳥類生態是很大的威脅。我們要什麼樣的生態環境?民進黨政府藉口綠能還要破壞多少天然資源?(詳細內容請看《童文薰的童溫層》)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