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spot_img
15 C
Taiwan
2023 年 12 月 10 日
spot_imgspot_img

【科技與人文】上大學,你會找到更好的工作

蘇珊·米利根和勞倫·卡梅拉(Susan Milligan and Lau...

【于思專欄】南加州34年來最大的暴風雪怎麼來的?

一場巨大的風暴以寒冷的溫度、強風和充足的水分襲擊了南加州,造成了極其罕見...

【洪存正專欄】切割工作!自己找樂子!

尼基弗雷斯特(CAREER FEATURE)最近在《自然》(Nature...

【于思專欄】真的有「天選之人」嗎?

科學家正在研究那些真正應該被感染的醫護人員和護理人員,因為他們有如此高的...
-Advertisement-spot_img

一日浮生:十個探問生命意義的故事

- Advertisement -spot_imgspot_img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當他們來到歐文‧亞隆的診療室,那乍現的靈魂交會撼動人心!八旬老者來訪,竟不求治療,只求亞隆細讀一份持續多年的通信…從事助人工作、卻無法安頓自己,她是一個滿懷怨忿的護士…「去你的,你才得了絕症!」讓亞隆重新檢視死亡焦慮,並為文致敬的,是一位癌末的編輯…

譯 / 鄧伯宸

歐文‧亞隆身為存在主義心理學與精神醫學大師,其深厚的哲學與文學涵養,為當代的心理治療領域演示了人性化且直指存在核心的風範。「一日浮生」語出西元二世紀羅馬皇帝馬可‧奧里略的《沉思錄》。當我們站在含括生死的長遠時間向度回首過往,每個人的一生無論歷經多少風雨、領受多少光環,都只是暫存於世的脆弱生命。

「我們全都是一日浮生」。然而在亞隆的諮商室中,每種生命歷程的幽微意義卻未被死蔭所遮蔽,反而在死亡的詰問下更顯立體。從壯年時開始接觸癌末病人,亞隆便有意識地凝視死亡,包括尋求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羅洛‧梅的諮商,處理死亡議題;如今他自身也步入遲暮之年,對生死的體會更加深刻、沉澱。相較亞隆以往的作品,如號稱「哲學三部曲」的心理小說《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斯賓諾莎問題》,新作《一日浮生》宛如一冊小品,呈現出十多段治療關係中的吉光片羽;在面對死亡的主旋律之下,更觸及老化、疾病、親密關係、自我追尋等人生課題。行文中有年邁者的和煦目光、有大師級心理醫師的透徹見解,也有身為凡人的情緒波動。

我們要如何以不自欺的方式,與過去的不堪、與死亡的必然和解?身為心理醫師,是否只能接受醫療體系對於病患的診斷與分類?這十個深刻的小故事,讓我們看見人類心靈的深邃、失落、感傷與幽默,所描述的不只是治療過程,更是生命本身。觸動人心、發人深省,還有令人手不釋卷的精采鋪陳,《一日浮生》以對於人類靈魂堅定不移的目光,注視著所有生命中的痛苦、困惑,以及希望。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Latest news

Related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