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在民進黨主席高位上,殺伐果斷,立即射出黨務革新箭,清理戰場迎新硬仗,宣告二○二四登頂路已就戰鬥定位,藍媒名嘴對此有稀落掌聲,酸說:「這男人太狠了!」綠營內部菁英反而出現了不少雜音,這真的是賴嫡系預想到的場景嗎?或者,這就是賴清德一貫從政的硬風格?
觀察賴清德事必躬親研擬出的箭矢,關鍵在於一個「斷」定,斷黃承國參選民進黨職的路,斷類似林智堅學倫事件影響選情的路,我恍惚間想到「斷捨離」,這是宗教修士自我煅煉心智的過程,其間充滿煎熬、掙扎,但一切都是「自我了斷」、「自我割捨」、「自我離棄」,但人間政治版的「斷」,卻是對外強勢了斷、割捨、離棄,如此這般的操作手法,必然種下「因果」,或恐還會相對應衍生「反噬」效應,對當事人必然是「禍福難料」!
賴清德是務實的政治工作者,不是宗教修士,他的所作所為,究竟會如何左右他的接班路,我不是預言家或半仙,無法妄自揣測,但他公開認證的「麻吉」哈燒友,在網路訪談中,高調宣示要清理、剷除擋賴清德的路障,卻讓我不寒而慄,這和藍營「佛擋殺佛,神擋殺神」,頗有異曲同工的巧門,或恐他是覺得賴清德「敵人」不夠多,因而好意幫他「化友為敵」!
「化友為敵」引發內部反彈
林智堅在民進黨全黨風向轉變後,他立即服軟公開道歉,但網紅大咖翁達瑞仍然不表認同,前國安局長陳明通也公開宣告林智堅「含冤莫白」,另有一些台派菁英也對賴清德團隊「迎合藍、白勢力,追殺自己人」感到匪夷所思,在臉書上撰文撻伐痛批。
依照藍、白勢力和名嘴邏輯,二○二二年九合一選舉挫敗,都是蔡英文和英系的責任,流失三百萬選票,恰是剛好而已,賴清德團隊除了清理戰場,必須操作出與蔡英文的不同,才可望逐步拉回流失的選票,果真如此嗎?「斷捨離」操作後,賴清德拉回多少選票,有人能明確說出數字嗎?就算是藍、白勢力鼓紅了手掌,賴清德真的會有票嗎?我覺得這種算計,相當「低路」!
懲賄、斬黑金、解決學倫問題,確實是綠營的當務之急,積極性操作才能翻轉社會形象,擴增感動人心的正能量。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明知藍、白勢力在「下套」,還入其彀中,就讓人莫名所以了!
切割同志滋生扣分效應
對黃承國、林智堅「落井下石」,我看不出對賴攻大位有任何加分作用。一介野夫的思維:粗暴、急躁操作「斷捨離」,只會衍生負面扣分效應,從蔡英文締創的八一七新高山扣減,不知賴清德的底線在那裡?減一百萬票如何?減二百萬又如何?只要降到六百萬票上下,賴清德的接班路,或恐就到處吹逆風了。
前台大校長管中閔為何一再自眨身分對林智堅學倫事件出重手?政壇傳言,這與當年賴當行政院長時,對管接任台大校長爭議事件,採取剛硬對摃的處理態度有關,此事雖然不能苛責賴清德,但管「報老鼠冤」操作手法,讓林智堅吃足苦頭,陳明通也被殃及池魚,吃了許多黃蓮果,則是不爭的事實。此時此刻賴清德的處理模式,卻又是「選舉考量」多於「是非公理的堅持」,如何讓人不對林智堅產生心疼、惋惜情緒?
對於稍早的「煎鮪魚事件」,在黨員座談會中,深綠黨員輪番砲火猛攻王世堅、何志偉、高嘉瑜,賴清德公開承諾會做必要處理,但卻以「事緩則圓」技倆,加以延宕、擱置,許多人心裡雖恨得牙癢癢,但也沒對賴清德團隊口出惡言,「斷捨離」三箭出爐,那些憤懣不滿的人士,似乎找到了情緒發洩的出口。
史上最短命的行政院發言人陳宗彥,被民眾黨立委爆料十一年前有「桃色事件」爭議,行政院長陳建仁火速核准其辭職,被質疑是「斷尾求生」,但陳是賴清德嫡系子弟兵,政壇傳言敏感時刻事件的引爆,明顯與地方人士對賴的「反撲」有關,有影嘸?
大位不爭,卑之無甚高論,賴清德高調射箭,賴團隊無所不用其極宣示「清理戰場」決心,這當然是選戰操作,只是這些對賴清德的接班路,究竟是利或弊?應該察納各方意見,精確進行評估、探索,謀定而後動,或恐對賴清德未來政治路更有加分作用!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