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少宗
報載「台灣燈會」以「光源台北」為主題,規劃4大展區、1座主燈、6座副燈,範圍廣達168公頃、串聯12個行政區,主題包含自然生態、人文特色、文化藝術及宗教民俗四大重點,更舉辦多達53項在地參與系列活動,打造首次在市中心舉辦的「城市型燈會」。
2023元宵節,台灣各地熱鬧滾滾,炸蜂炮、逛燈會、趕市集,遍地開花,紙醉金迷。單一台北燈會耗費近八億元,全台一夜瘋狂,競相爭逐表面風光、漂亮數據,卻不知浪擲多少銀元?再加上每年跨年炸掉的瘋狂煙火秀,夜夜笙歌,舉國歡騰不已。
其實,這是鎏金歲月,粉飾太平,看來似乎萬民喜樂,安享無憂年代,真實狀況乃自欺欺人。因為在此同時,寒冬冷夜中,各城市仍有眾多遊民,無居街友流離失所;盛名高僧圓寂,駕鶴西歸,信徒舉哀;更遠處烏俄炮火轟隆與元宵燈會一起紅紅火火;而台灣政府仍在努力負債採購軍火。
可想像一位紈絝子弟,雖舉債度日,卻揮霍無度,寧可把玩無用的槍火,披掛一身名牌,駕駛豪華名車,以誇鄉民;其實草包一介,胸無點墨,虛有其表,甚至遺禍鄉里,債留子孫。
追求浮誇譁眾取寵 適可而止
筆者多年來,拒絕參與跨年或元宵活動,一再批評浮華亮麗,與譁眾取寵,逞一時之快的浪費風氣,更呼籲非做不可時,應設置可長可久的藝術品,而非短暫喧囂的工藝品。應慎思過於奢侈的活動適可而止,避免重複浪費,將結餘的重要預算轉做當務之急的救濟弱勢、扶植藝文、保護生態、改善環境等踏實而基礎的實務。
吾雖不得兼善天下,亦有知恥反省之心。尚明瞭何事當為且何事不可為,有此逆耳忠言,亦是不得已也!
許多網路有關燈會的報導只能從最容易取得的網路聲量來衡量好壞。至於燈會作品的造型優劣、美學賞析、藝術價值、社會反應、造價高低等深刻議題,皆無所反省與討論。
細看報導指出,對有感覺的作品,大致的直接反應或簡短評語,摘錄如下:
三字評語:好可愛、有點萌、很方便、太療癒……
四字評語:滿有特色、十分創新、網美景點……
天啊!這現象真是不可思議,卻也不足為奇。
估計全台約十幾座縣市燈會,總耗費約十幾億元,完成的作品,8成以上不外是兔子、玉兔、古典兔、卡通兔、科技兔。
一時炫惑狂歡 無助心靈美學提升
不得不問一聲,獲得片刻的炫惑,一時的讚嘆,一夜的狂歡,再加上主辦方強調的「帶來多少億元的商機」之餘,究竟政府這般揮霍無度,對心靈的提升,美學的涵養,文化的建設,有多少的正面功效與宏大意義?
元宵佳節是值得欣慰和慶祝的日子,一般人吃元宵,走踏青、聚團圓,也足夠休閒和精進人生了。
然而,年復一年的浪費金錢,鼓勵浮華,而忽略在當下戰爭威脅、人心惶惶、民生凋敝、生活唯艱的非常時代,何不努力淨化生活,提升人心,所謂的「點亮每人的心燈」,反而捨本逐末的「隔江猶唱後庭花」,真是情何以堪?
反觀全台各城的基層流民,以及邊緣的弱勢者,多少人企望社會援手襄助。吾人怎堪冷漠無情,墮落如斯!社會的公義,人性的良善,究竟拋擲何方?
類此膚淺幼稚的文化活動,當然不是明君之治,年年重複的熱鬧趕集討好庶民,譁眾取寵,大言不慚地以超過紀錄的預算、場面、件數、觀眾,再用龐大數據說明製造商機,滿足疫後報復性休閒旅遊的效益來博取政績。其實,台灣百廢待興,藝文式微,大旱望霓,亟需一套導正追逐庸俗風氣,提升有底蘊有前瞻的文化政策。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