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作品倒置問題實屬「大哉問」。連國外大美術館的重量級畫作都有掛反的錯誤;當然,發現後立馬更正,以免傳為笑柄。
現在就藝術本質問題,逐條申述:
1.最困擾作品觀賞之向度就是具象與抽象的分辨,其主要分野,除了「有無具體形象」–也就是有沒有可認識的「自然界物象」。其實,是否有形象次之,其作品之「精神」、「理論」更加重要,值得深入探討而非直覺判斷,人云亦云。
2.基於尊重藝術原創的原則,由作者做主,繪畫作品可從畫家簽名認定向度。有些畫家簽名隱匿簽在畫背後,得仔細尋察,再做為上下依據。
3.繪畫之方向甚為重要,並非抽象畫就可隨意顛倒掛畫。舉例他類藝術作品:如文學作品之起承轉合,編排有理,即使是意識流語法,也得依照原作者之意識「流」;再如音樂之首段轉成下章,是根據情緒、思想的流程,不得混亂,完整樂章才是原始創作意念;再如電影之觀賞時間性更強,有序幕,有高潮,有結尾,具有叛逆性的電影,任其錯置編排,完成品之前後順序就是重要的創作元素,千萬容不得別人亂剪亂播。
4.美術史上第一幅抽象畫源自康丁斯基倒置的具象水彩畫(故事精彩請自行查閱)。美術史的焦點意義在於:康氏之破除「有形象」的既有概念,讓觀眾自由聯想,可加大畫作之意涵。以此類推,一旦作品被「顛倒」意外錯置,就變成另外一幅畫,不可不慎。德國藝術家喬治・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更以顛倒人像畫成為招牌,其用意不可謂不深。顛覆傳統觀賞習慣,打破正常物理原理,就是藝術家的「霸道」美學,毋庸置疑。
5.基於美術學術的嚴肅性與尊貴性,畫作的向度只有一個標準,錯了就是錯了。一幅畫一旦畫家簽名款,即刻斷定其方向性,這與顯微鏡下的「細菌圖像」,可任意擺放千差萬別;卻與一張已經標出指北標誌的地圖一樣,江山已定,不容偏移。
6.現今網絡發達,傳播迅速,常見粗製濫造的圖文,藝術品常有倒置的「無心之過」。然而,藝術乃千秋事業,實不宜草率敷衍,將錯就錯。應該謹慎地處理,如同支票上的金額數字小數點,不能隨意移動,否則扭曲意義,損失慘重。
再舉凡例:世界各國所有國旗都是抽象畫,但是倒置可能犯法(日本與瑞士例外);霸道的國家元首畫像,如被倒置,有可能是殺頭重罪。故對待藝術品應該以「極度」審慎原則為之。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