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郭老論美】災難見殘破美感...

【郭老論美】災難見殘破美感

Date:

愚人節剛過換來4月3日大地震,一場天崩地裂,人間生離死別。接著清明節開始,鋪天蓋地的綿綿細雨紛紛,春天又躲藏起來。

其實老天爺心不老,一直對世人開玩笑,直到天荒地老。因故無妨,調換心情,放下憂慮,笑看人生,那麼生死苦難之餘,尚有美感一絲。

圖2:強震之後,天崩地裂,場景令人怵目驚心。(圖/取自網路)

蘇花公路坍方,塵土飛揚,落石驚人(圖1、圖2),想起蘇軾念奴嬌詞云:「亂石崩雲,捲起千堆雪」,這才是大文豪的奇特視野和寬宏氣度,而老天爺的戲作,不遑多讓。

圖3:地震後巨大石頭滾落在公路上,機車蜿蜒而行。(圖/取自網路)

如(圖3)唯見蜿蜒公路正中,三塊巨石錯落有致,頗具美感,而一旁地裂撕痕,砂石舖綴,機車穿梭,有如一幕日本禪寺的枯山水庭園(圖4)。

圖4:日本禪寺的枯山水庭園造景。(圖/取自網路)

日本傳統美學有所謂「物哀」的消極之美,和「侘寂」的內斂之美。此乃歸結一切世間趨向衰敗、死亡的不完美事物,而採取一種特殊「逆向思考」,意欲繼亡圖存,而產生的富於「低調」、「坦蕩」、「創意」哲思,進而與禪宗的「幽玄」特點相映,塑造一種「悲壯」的審美觀和民族性。

403大地震,對人性的震撼之餘,或可做如是思維。

人的一生,生死有命,而悲喜交替,存乎一心。人間四月天,美醜一瞬間。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郭少宗
郭少宗
1975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受教於廖繼春、楊三郎、洪瑞麟、李仲生等名師並深受影響。他愛山愛水,創作用色大膽筆觸奔放,將台灣山川之美,以其火山噴發般的獨特風格,形塑得大氣滂薄。 郭少宗曾執教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六年,並於2014 應邀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專題演講。 對藝術創作的熱情,自年少以來數十年如一日,曾舉辦46次個展並參與超過60次畫會聯展,足跡遍及臺灣、日本、韓國、中國、港澳、美國、奧地利、德國、法國、薩爾瓦多等地。他的創作是在傳統之外不斷嘗試多樣性突破,而建立自己的風格。譬如追隨廖繼春的腳步,色彩繽紛豐美;崇拜梵谷及莫內,亦醉心於印象派,但落筆則偏重野獸派及表現主義,這正是他熱情澎湃、狂狷不羈的真性情。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