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郭老論美】從電影角度古畫...

【郭老論美】從電影角度古畫新解–「骷髏幻戲圖」

Date:

時序進入農曆七月,所謂的鬼月來到人間。此文既可應景,亦可深思古今審美之課題。

近日閑來無妨翻閱古畫,乍見南宋李嵩(1166-1243) 之絹本設色團扇畫(如附圖,原作經過局部放大與改色後製,以利觀賞)。

南宋李嵩的「骷髏幻戲圖 」。圖左為其題辭。(取自網路)

琳瑯滿目的中國古畫中,鮮有怪異主題,或超越世俗的作品。李嵩此作標新立異,驚世駭俗,若稱之為東方的「超現實主義」並不為過;然而比起西方美術史的類似風格,足足超越七、八百年,讓人嘆為觀止。

本人試濃縮此畫精粹,直指其戲劇化內涵,以故事情節推進的線索,說明「劇情」大綱。

南宋李嵩「骷髏幻戲圖 」局部放大。(取自網路)

首先把幾個角色(人或非人)由右至左,給與編號:

1 少婦–彎腰欲抱回嬰兒

2 嬰兒–匍匐想接近、觸摸骷髏傀儡

3 骷髏傀儡–被懸絲操縱,做出嚇唬狀

4 大骷髏傀儡–似笑似哭,操弄懸偶

5 婦人–哺乳且直視前方少婦

6 襁褓嬰兒–吸吮母乳

這六個角色依序進行連動,個體彼此之間產生了象徵意義:

1~2母親護佑幼兒,傳遞生命。

2~3新生嬰兒趨近死亡,由生到死乃人類宿命。

3~4傀儡舞蹈實身不由己,被主宰者牽動。

4~5大傀儡操控小者,其實被身後奶媽右手中「看不見的」絲線所制。所謂:役人者人恆役之。

5+6~1奶媽一邊哺乳,一邊直視少婦,彷彿認命了女人一生命運。

6 天真無邪嬰兒,生命之初心萌發。

南宋李嵩「骷髏幻戲圖 」局部放大。(取自網路)

然後1~6又是一番推演,6~1又是另一次輪迴,週而復始,無窮無盡,生生世世地扮演著靈魂的輪迴,以及生命延續的天職。

死生不由我啊!宿命,這一隱形的牢不可破的「鎖鏈」,不就是操控吾人的主宰嗎?吾人如果行屍走肉,像稻草人般有體無魂,不就是骷髏般存在,只剩骷髏戲偶般的價值嗎?

南宋李嵩「骷髏幻戲圖 」局部放大。(取自網路)

此幅美術史瑰寶(或被忽視成遺珠)畫面之造型、線條、比例、細節精彩絕倫,是不可多得的世俗社會的寫照,而其隱藏於畫面背後的宗教信仰與哲學般小說情節,都是「內行看門道」的最好範本。

再者,替換成今日電影藝術角度視之,此畫堪比「倩女幽魂」之恐怖氛圍,而詭譎情節亦不落俗套。本人深為推崇的李安電影「Life of Pi」片中各種動物之間的「食物/生命鏈」亦有類似的緊密關係,環環相扣,神奇奧秘處,哲理更引人入勝。此畫與之異曲同工,各擅勝場,不遑多讓。

或許,藝術界有識者可依此宋畫,再「二創」成動畫電影,或是長篇小說,抑或「靈異主義」繪畫新風格,未嘗不可也。

頓悟曰:

生命製造生命,死亡操控死亡

輪迴本非革命,自然順天認命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郭少宗
郭少宗
1975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受教於廖繼春、楊三郎、洪瑞麟、李仲生等名師並深受影響。他愛山愛水,創作用色大膽筆觸奔放,將台灣山川之美,以其火山噴發般的獨特風格,形塑得大氣滂薄。 郭少宗曾執教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六年,並於2014 應邀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專題演講。 對藝術創作的熱情,自年少以來數十年如一日,曾舉辦46次個展並參與超過60次畫會聯展,足跡遍及臺灣、日本、韓國、中國、港澳、美國、奧地利、德國、法國、薩爾瓦多等地。他的創作是在傳統之外不斷嘗試多樣性突破,而建立自己的風格。譬如追隨廖繼春的腳步,色彩繽紛豐美;崇拜梵谷及莫內,亦醉心於印象派,但落筆則偏重野獸派及表現主義,這正是他熱情澎湃、狂狷不羈的真性情。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