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郭老詩畫交響】英雄狂想曲...

【郭老詩畫交響】英雄狂想曲系列之三     

Date:

畫作說明:油畫100P= 162×112 cm. 郭少宗2017年4月

[ 向紅鮭魚致敬 ]

 

極北家鄉的江河水

是千杯不醉的思念

基因在流竄的血液中召喚 

使命催促著死命

繁衍的歷程厭煩

你不過是DNA鎖鏈中的一個扣環

 

上半場 : 從莫名溪源迤邐,迢遙奔向汪洋

你是這齣生命大戲的千萬個臨時演員之一

無邊無際的太平洋,權充荒謬劇的舞台

無劇情,無燈光,無觀眾,無掌聲

無疑地,你是推巨石上山的薛西弗斯 (Sisyphus)

 

下半場 : 回溯生命誕生根源

北極星指引你的交配天堂

北極熊卻反轉了鬼門關

溯流,跳躍,翻滾,交配,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終場 : 瘋狂的閉幕戲,粉身碎骨的大結局

把肥脂肉還給大地母親

把硬骨頭還給天上父親

你可是桀驁不馴的哪吒?

奔馳神州乾渴而亡之後,

肉身化成山嶽,血脈化成河流,長髮化成森林

你或是追日巨人夸父?

 

當江河水不再嗚咽,你的魂魄不得安息

加碼轉場 : 你昇華成一縷不馴的靈魂

眼看明日又是一趟悲壯的旅程

起程!

往大海尋找生存的意義

向蒼天詢問死亡的奧秘

 

[ 詩畫賞析 ]

紅鮭魚 ( Sockeye  Red Salmon)是北美洲生產於淡水的神奇魚,秋末冬初在河流孵成,一年成長後游向大海,經兩年成熟便洄游溯往家鄉,經過艱險奮鬥,在出生地雌雄交配而壯烈偕亡。

這英雄魚被詩人洛夫讚為:偉大的流浪者。筆者深深被鮭魚的生態史感動,也被洛夫長詩「鮭,垂死的逼視」震懾。本詩正是向生命偉大樂章致敬,鮭魚的歷史、生態、神聖、啟發,盡融入字句筆端,盡昇華崇高精神,不折不扣是首「寫實」詩。

首見開場的白描文句,點出魚族的神奇生態。接著用戲劇性的三場目,交代鮭魚的生命史。其間運用中西神話典故:薛西弗斯、哪吒、夸父,襯托出鮭魚的壯烈色彩、神奇歷程、偉岸意義。若瞭解神話的概梗,便可意會詩詞表達的意旨,畢竟這首詩屬於「寫實而寫意」,無需過多贅詞。

另加一場戲外戲,也就是第二代新鮭魚重覆歷程,繁衍生命,正如宿命論一般,驅動著能量輪轉,傳遞了神聖使命。

至於抽象畫,在「英雄狂想曲」系列畫作之中,此畫無疑是較容易聯想,揣測而會意的。畫中大量的鮮紅色,類比鮭魚的體色,鮮肉的撕裂,魚卵的糾纏;其他色系亦可形而下的附會類比:白色是浪花,藍色是流水,褐色是土石,綠色是水草,而乾澀的幾筆黑色就是死亡的陰影了!

其實,抽象畫的最大功能是擺脫形象束縛,超越具象樊籠,讓聯想自由奔放,給與觀者最寬闊的閱讀自主性,可因人而異,隨機應想。也就是經過詩詞的首創提示,繪畫的二創聯想,藝術品才有獨自語彙和獨立價值,最終交付讀者給予無止境聯想,即是「再創作」終結。因而藝術的精神性才能可大可久,超越時空,直抵永恆。

附帶一提,此詩此畫是「英雄狂想曲」系列中,本人最滿意,鍾愛有加,引以為一生代表作。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郭少宗
郭少宗
1975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受教於廖繼春、楊三郎、洪瑞麟、李仲生等名師並深受影響。他愛山愛水,創作用色大膽筆觸奔放,將台灣山川之美,以其火山噴發般的獨特風格,形塑得大氣滂薄。 郭少宗曾執教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六年,並於2014 應邀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專題演講。 對藝術創作的熱情,自年少以來數十年如一日,曾舉辦46次個展並參與超過60次畫會聯展,足跡遍及臺灣、日本、韓國、中國、港澳、美國、奧地利、德國、法國、薩爾瓦多等地。他的創作是在傳統之外不斷嘗試多樣性突破,而建立自己的風格。譬如追隨廖繼春的腳步,色彩繽紛豐美;崇拜梵谷及莫內,亦醉心於印象派,但落筆則偏重野獸派及表現主義,這正是他熱情澎湃、狂狷不羈的真性情。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