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專欄【論壇 / 能源】光、風兩...

【論壇 / 能源】光、風兩電掉漆不斷,怎麼辦?

Date:

(本報編輯部綜合報導) 為了達成再生能源供電占比於2025年達到20%的規畫目標,政府傾全力支持各式再生能源的開發,其中又以隸屬兩大主力的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為最。然而,除了裝置進度明顯不如預期,光、風兩電近日更分別爆出官員涉嫌收受賄賂與圖利特定廠商的弊端。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指出,預計承做離岸風電直升機業務的海利航空公司籌設案,這家合資公司的內資僅5萬元,外資卻高達5000萬,遭抨擊根本就是「假本土、真外資」,不符離岸風電開發必須本土化優先的原則。此外,更有立委質疑,經濟部為此案逕與交通部「溝通、協調」後,民航局因此快速核發籌設許可。

葉宗洸教授說,經濟部擔負能源轉型的重責大任,眼見2025大限將至,再生能源電力卻一直龜步成長,壓力不斷墊高之下,如果為了趕進度而便宜行事,不同程度的弊端便無法根絕。

根據能源局公布的最新資料,截至今年10月,光電裝置容量為916萬瓩,為今年目標值1125萬瓩的81%;風電裝置容量為140萬瓩,達成率更僅達目標值360萬瓩的39%。葉宗洸教授特別指出,經濟部面對3年後光、風目標值的2000萬瓩與680萬瓩,怎能不急?因此,除了先前開出高價躉購費率,招徠開發商;任何可能影響工程進度的障礙也要協助盡速排除。

他說,光電部分,有了每度電5元的誘人躉購費率,開發利益的爭奪鐵定不會少。尤其是日照強度較優質的南台灣,在土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有意競逐的業主無不想方設法走「捷徑」,主事官員如果把持不住,身陷囹圄也只是遲早的事。至於離岸風電的部分,第三階段開發已喊出零元躉購費率,經濟部自然樂觀其成。在這個階段中,開發商相中的利益已不是來自台電的低價購電,而是日後來自企業的綠電需求,屆時簽訂的購售電合約絕對可以讓開發商更滿意。

葉宗洸教授指出,如果沒有利益輸送,官商皆大歡喜其實並非壞事。此次「海利案」令人詫異的地方是,本案並不直接涉及風機建置的許可申請,但不知是否直升機業務無法順利執行,便可能影響工程進度,而經濟部礙於完工期程的壓力,必須直接出面協助廠商排除障礙。果真如此,經濟部該做的事應是檢討風電達標期限,而不是幫不符資格的廠商「喬」事。

他憂心指出,總統為再生能源擘畫了美麗願景,眼見快要破滅。當光、風兩電掉漆不斷,確定無法「風光」達標,核電除役後的缺電問題又無解方時,蔡政府還能視而不見、任令全體國人「剉咧等」嗎?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鄭春鴻
鄭春鴻
鄭春鴻,曾任報社執行副總編輯,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文教部主任,曾獲副刊編輯金鼎獎及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等。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