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結合創意產業以活化、復甦傳統產業。本文採取「匯流」的思維模式,將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視為兩條奔流,找出這兩條奔流可以「匯流」的點,將兩條奔流會攏起來,再造新的傳統產業的新風貌。本文提出一些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匯流」的點謹供參考。「從發掘新用途入手」、「從異業結合入手」、「從節慶活動入手」等。
文 / 洪萬隆 (中山大學退休教授)
從發掘新用途入手
發掘新用途意味著會出現新的價值和新的消費市場。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要「創造」用途,而是去「發掘」用途。用途永遠存在,只是有待發掘。例如,一輛自行車,已經發掘出多少用途?自行車原是交通工具,應以「快速」為基本要求,但現在奧運有「比慢」的自行車賽,如今自行車又成為健身娛樂器材;俄羅斯的健身教練甚至想出把自行車停放在泳池裡,後輪架高,在水中腳踏自行車,不但有趣而且健身。您還能發掘出更新的用途嗎?
發掘新用途也常把把兩個不相干的事物組合在一起。例如,走路和音樂組合成了隨身聽、電話跟照相機組合成了現在的手機,各色食材組合成不同的料理。這種創意幾乎不涉及技術上的突破,它應用的都是目前已經成熟發展,甚至即將過時的技術。這種創意只是把兩個生活上不相干的活動組合在一起罷了,如此一來反而將瀕臨淘汰的傳統產業炒活了。
想起學生時代選修「雕塑」課,第一堂上課,老師侃侃而談「雕塑」的基本原理,說,「雕」的原理是把多餘的或不適合的部分去除,而「塑」就是經過觀察思考後把認為應該補上去的部分添加上去。我發現這個原理用在發現新用途上很實用。從零開始的創意可以想到添加,如果從一個已經存在的物件或現象出發時,則應考慮削減。例如,一件女生的衣服,設計師決定把翻領、鈕扣、口袋通通去掉,成了一件T恤。要某人實際上去做一些有形的東西並不容易,某位廚師說它之所以著迷於廚藝,因為可以將既存的菜蔬,從一開始就一步一步地消除原有的「形」而出現新的「形」。
改變用途也是常用的發現新用途的方法。成人往往會受制於傳統習慣,很難突破固定的用途,想想「算盤」的用法有多少種,我們想不到的小孩子都想到了
:只要一個算盤,便可以有「黏土勞作的模子」、「取代踩竹子的健康用具」、「敲肉器」、「敲擊樂器」、「定規」、「防止犯罪用的警示鈴」、「前衛繪畫的工具」、「台車」等等。以數個算盤連結便可成為「大廚房的水篩子」、「輸送帶」、「洗衣板」等。把它解體,算盤的珠子便可成為「有顏色的裝飾物」、「橡皮筋的彈子」、「念珠」、「計量用的基準單位」、「釦子」、「小窗簾」、「滑車」、「玩具用車輪」等等。
加入時間元素也可以開發出新用途。以前還沒有橡膠雨衣的時代,人們穿棕梠櫚葉做成的簑衣,穿起來有如盔甲一般,我特地蒐集了一件兒童穿的簑衣,讓五年級的孫子試穿,他愛死了這套蓑衣。不見得認為這是他要穿著擋雨的「雨衣」,反而是穿到學校炫耀的「時裝」。最近您喝過彈珠汽水嗎?內裝飲料就是汽水,瓶子的品質粗糙亂造,但仍然吸引人趨之若鶩。想想如果內裝飲料與瓶子的品質加強,將會有甚麼樣的市場效益。
從另一個面向思考,發掘新用途也可以想成用途不變,但是去發掘(或發明)達成用途的方法,隨著時間的轉動、科技的進步而有很大的改變。例如,「遠距離分享資訊」這件事,根本的用途沒變,但從驛馬快遞、摩托車郵差、電報、航空郵件、電子郵件到如今的即時通,甚至未來有「腦靈通」的可能等等。因為傳送平台、工具改變,資訊分享的途徑也就改變了,其實都在做同一件事——「遠距分享資訊」。
從異業結合入手
創意產業可以與任何一種產業結合,尤其在傳統產業方面。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結合能產生強大的生命力,它不會破壞已有的產業,只會大幅度地促進既有產業的發展,給原來單純的產業帶來高額增值。具體地說,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結合,可以大幅度提高傳統產業產品的文化和知識含量,進而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提升傳統產業的品牌知名度和國際競爭力,有利於促進傳統產業的結構調整,進而推動傳統產業升級。
鋼筆專業的萬寶龍(montblanc)是一個成功的例子,2017年新的執行長Nicolas Baretzki將書寫工具的鋼筆轉化成收藏精品,為了增加其高貴感,與著名音樂家結合。十幾二十年前出品了一系列的「音樂家系列」,將某一型號的鋼筆與某一位音樂家的音樂結合,比方說「貝多芬萬寶龍」、「莫札特萬寶龍」等,結合後的某型號鋼筆裝在一個精美的盒子,盒子內並附有一張該音樂家作品的CD。(我就擁有這兩款萬寶龍)。現在萬寶龍又與旅行配件、智能腕錶結合,豐富了專賣店的櫥櫃,也開拓了新的消費群。
從電話能與照相機結合,到與音樂、音響結合,手機的異業結合已經非常普遍了。日本個人電子商品業界人士飯塚敏郎(Toshiro Iizuka)的說法,手機已從「理性配備」(強調速度和性能)演化為「廚生配備」(重視「獨特性,個人化,和新鮮感」)。消費者現在花在手機非傳統功能的錢,幾乎快追上手機本身的花費。據統計,去年光是手機鈴聲消費額即高達四十億美金。
介紹一個有趣的個案——Breadtalk(麵包物語),這個品牌名稱就很吸引人,將一個麵包賦予生命能跟人對話(talk)本身就夠炫了,再加上他的信念——「我們相信:吃飯是一種祝福」就更感人了。「麵包物語」是2000年成立的公司,總部設在新加坡,基本上是一個傳統的麵包產業,它與許多不同品牌結合,例如台灣的鼎泰豐,甚至與歐洲足球聯盟的足球賽也搭上關係,讓其快速竄起,也創造了耀眼的價值。
市面上一般的連鎖麵包店大多以中央工廠配送的經營模式不同,但是「麵包物語」採取每家店皆採取獨立開放式廚房。所有產品都在店內現做、現烤現賣,提供顧客新鮮即時的食品。而且設置了一個全透明現場製作的開放式廚房,讓顧客隔著透明玻璃牆觀賞麵包師的製作工藝,以此展示其麵包生產的衛生質量和食物標準。(這跟鼎泰豐相似)
更有趣的是「有故事的麵包」,「麵包物語」每一款麵包不僅樣子和口味獨特,獨一無二的名字和故事:鬆鬆、大地瓜、香菇六婆、豆豆小平頭、呂宋火山、大眼仔、蘋果蟲等。「大地瓜」被做成土豆的形狀,上面還冒出小芽,唯妙唯肖、幾可亂真;「小葉子」是一片綠葉,葉脈清晰可見;「富士烘焙」模仿富士山中間凸起的形態,灑上白色椰茸象徵白雪。
「麵包物語」說推出的新品風靡一時,第二年總被其他品牌竟相模仿,但是Breadtalk又會在新的一年推出新的口味或與其他品牌合作,永遠站在潮流的尖端。它的美好願景,就是要成為引導生活潮流的國際品牌,求新、求變、求差異,為產品創造新活力。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