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詩寫台灣】第一位爬刀梯院...

【詩寫台灣】第一位爬刀梯院士 第一首爬釘梯詩

Date:

烏山古廟多傳奇,王爺又要爬釘梯;
千人高呼鼓聲起,乩童已到最高梯。
——〈田寮崑山宮爬釘梯〉


台灣宗教信仰,有道士和乩童爬天梯的習俗,民間叫爬刀梯。要當有牌照正式道士和道士晉級,都要經過爬刀梯考驗;廟寺乩童的爬刀梯,是為地方和信徒向天祈福求合境平安。
乩童民間又叫童乩,是神明附身的代言人。爬刀梯有的爬刀梯,有的是爬釘梯。

台灣傳統廟寺奉祀神明,拜觀音佛祖的叫寺(不是傳統佛教的寺);拜道教神明的叫宮、廟、寺或祠、壇、堂、庵。都是奉祀來祈福、請示、治病、改運、除邪、以保佑平安的神明廟寺、宮廟。

爬刀梯是民間廟寺相傳悠久的信仰習俗。爬過刀、釘梯的各地方廟寺,算起來比例不多,也都久久很多年才爬登一次。都是乩童「發」起來時講要爬的。
刀梯用橫長刀,釘梯用尖釘盤,一般是爬三十六階梯。爬釘梯比爬刀梯困難而危險,是神威比較顯赫的廟寺才爬釘梯。
爬刀梯、釘梯,梯皆高高直立,看起來困難危險,考驗乩童體力和技巧,帶著神奇與熱鬧好看的緊張氣氛,是農耕社會平淡生活,趣味好奇,津津樂道,記憶長久的民俗。

乩童爬釘梯的釘盤。圖/呂正心攝影
乩童爬釘梯的釘盤。圖/呂正心攝影


高雄大崗山後中寮山(南二高中寮墜道穿過的山)舊名烏山,清代是平埔族水蛙潭社與大傑顛社領域交界地。
烏山北端山林中的田草寮村落,有已一百五十年的崑山宮,又叫王爺廟,奉祀五府王爺和太子爺、三代祖師,各有乩童,附近三個小村落共同奉祀。
崑山宮是大崗山後田寮月世界地方,神威顯赫的廟寺,傳說故事很多,田草寮日本時代曾遭清庄。
以前王爺每十年就爬一次釘梯。1977年賽洛瑪颱風,紅瓦屋大都被摧毀,造成山區人口外遷,住戶很少,王爺才在隔30多年的2011年4月才再爬釘梯。

廟會那天,有宋江陣、大鼓陣和演布袋戲,席開百桌上千人,整個山村熱鬧滾滾。

爬梯之前,乩童都要先閉關吃清齋多日。當天七個乩童在道士引領下,一個一個輪流爬。先赤腳走過有撒豆粒的鹽堆,然後在鑼鼓聲響時,開始雙手抓著梯柱,一層一層往上爬,都很快就爬上三十六階到梯頂的平面天台(天壇),在天台向天祈福求合境平安,撒下糖果和平安符後才爬下梯。
2011年4月的爬釘梯,王爺廟七個神明的七個乩童,都超過五十歲,最高齡的80多歲,在鑼鼓聲中,也是很快就順利爬上梯頂天台,和順利平安下來,獲得滿場掌聲。

1970年崑山宮乩童爬釘梯。圖/呂自揚提供
1970年崑山宮乩童爬釘梯。圖/呂自揚提供


道士乩童爬刀梯有技巧,大多不會受傷。爬釘梯雙腳皆直接踏著尖釘,腳底都會受傷甚至流血。不過,和一般乩童廟會時在額頭、背部的操劍、操刺球,皆會受傷流血一樣,結束後都只對傷口噴灑米酒多次,就沒事。以前,乩童也有用布袋針穿過臉頰的,也都沒事,這是有點神奇。

《詩寫台灣》以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文化視野,從歷史古蹟、名山大湖、民情風俗和生態花鳥四大領域,來詩寫吾鄉吾土美麗島台灣。我把崑山宮乩童的爬釘梯,也寫成詩,記寫這帶有傳奇危險神秘,卻是活生生的民間信仰民俗,可說是台灣第一首爬釘梯詩。

2014年田寮南勢湖神明第一次爬刀梯。圖/呂自揚攝影
2014年田寮南勢湖神明第一次爬刀梯。圖/呂自揚攝影

附記:
2022年7月7日,李豐楙獲選為中央研究院人文組院士,是台灣第一位曾「爬刀梯」的道士學者,代表本土歷史文化之學術研究的多元、多彩與多姿。
台灣有第一位爬刀梯院士,也有第一首〈爬釘梯〉詩,說起來也是很有趣。

2022年7月8日自由時報報導,中研院新選爬刀梯院士李豐楙。圖/呂自揚提供
2022年7月8日自由時報報導,中研院新選爬刀梯院士李豐楙。圖/呂自揚提供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呂自揚
呂自揚
高雄月世界田寮人,台南師範,高雄師院。河畔出版社主編。1979編著「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被抄襲盜印數百萬冊。 2014著《打狗阿猴林道乾》,論證明代海盜林道乾未到台灣,屏東阿猴社遷自岡山搭加里揚社,推翻四百年歷史訛傳。 《詩寫台灣》以現代四句小詩,廣寫歷史與名山民俗花鳥之美,為四百年台灣寫詩立傳。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