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的「現實主義」(realism) 理論能簡要的解釋國際關係的結構性發展與現狀。現實主義學者的認為以國家為主體的國際政治,是一個以本國生存、安全、權力發展為主要目標的弱肉強食的社會;在這種國際社會裡國家彼此猜忌、懼怕並進行精確的利益算計。
在現實主義的世界裡面,大國的目標是極大化自己的力量、包括勢力與安全;這種極大化的手段包括拉幫結派,也包括給競爭對手國安全威脅在內。事實上本國的安全自保動作,永遠被對手認為是一種潛在的或立即的安全威脅。
小國,尤其是位在強權勢力範圍交界的重要小國,為了生存安全與發展只好在權衡利益與傷害增減之下選邊站。台灣、韓國、日本與東南亞諸國夾在美中兩國之間,面對的就是這種態勢。
美中兩個大霸中,美國為了安全,極力要把中國的軍事力量困在第一島鏈的西邊;美國的聯盟態勢與軍事部署,也是如此安排。除非美國沒有能力,美國不會放棄第一島鏈;因為放棄第一島鏈之後還是要保衛第二島鏈,但卻是更為吃緊難防。想像,假如台灣落入中國之手,將來有一天中國核彈潛艇就很有可能在美國不知不覺之下兵臨洛杉磯外海,對美國造成嚴重的、立即的安全威脅。
所謂中國的核心利益只是中國霸權對抗的藉口
事實是,第一島鏈諸國,不管是日本、台灣、菲律賓假如落入中國之手對美國都有同樣的安全威脅,對中國進出太平洋的利益都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可是為了突破中國出沒太平洋的障礙,中國卻只是以清帝國曾經統治過台灣,發明了一個「臺灣」(而不是日本、菲律賓) 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的託辭,不惜要以武力兼併台灣。
中國軍事力量在太平洋出沒被美國監看光光,為了能順利出沒印度洋謀得安全出路、佔據安全高點,更將從未在歷史上統治過的南海也納入「中國的核心利益」。以台灣與南海這兩個中國聲稱的「核心利益」兩相對照,就很容易了解這只是中國欲脫離地緣政治安全困局下的託辭與藉口。
中國不惜以武力兼併臺灣只會使臺灣更需要美國的保護、更配合美國武裝台灣對抗中國,對中國更不利。假如台灣對中國的安全那麼重要,中國明智的做法應該是支持台灣獨立、進入聯合國;這至少可以降低台灣部分反中民意與軍事上的抗中佈署,也可能因此破解臺海兵兇戰危所激起的全世界的反中聯盟。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