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師大衛布萊恩在表演長達 72 小時的特技表演前穿上防護服,期間他不斷受到一百萬伏特電流的電擊。大多數人不會經歷這種痛苦,但幾乎我們所有人每天都會經歷一些痛苦。塔蒂亞娜‧伍德爾( Tatyana Woodall ) 發表在最新一期《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的<如何改變身體對疼痛的閾值>( How you can change your body’s threshold for pain)指出,每個人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不同的。但專家表示,你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更好地應對它。(Everyone experiences pain differently. But experts say there are things you can do to better cope with it.)
幫助生物體快速對傷害做出反應並逃脫
疼痛很可能最初是一種奇特的演化優勢,它可以幫助生物體快速對傷害做出反應並逃脫,同時也教導它們在未來避免類似的有害情況。
如今,大多數人會盡力避免感受到痛苦。但有些人卻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征服這種感覺,推動自己的思想和身體超越典型的身體極限,以實現危險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壯舉。
著名魔術師大衛布萊恩在他的新紀錄片系列《大衛布萊恩不要嘗試》中探索了這種與痛苦和忍耐的複雜關係,該系列由 Imagine Documentaries 製作。 布萊恩週遊世界尋找非凡之事,發現表演如何重塑恐懼並影響我們對痛苦的感知。
儘管大多數人不會在火堆旁玩雜耍或幾乎赤裸裸地跳入冰冷的湖泊,但他們在 日常生活中仍在忍受疼痛。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神經科學中心說:“根據感知疼痛的環境,我們會形成不同的反應、不同的情緒和不同的行為。”)格雷戈里謝勒 (Gregory Scherrer細胞生物學和生理學副教授
以下是我們對疼痛及其與快樂的複雜關係的了解,以及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忍受疼痛的基本知識。
疼痛耐受力如何發展與進化
無論是填補蛀牙、刺青或打耳洞,即使是最平凡的生活經驗也會伴隨著一定程度的不適。根據我們的身體解釋疼痛訊號的方式,這些感覺可能會讓人感到驚訝的愉悅,因為劇烈的疼痛和愉悅確實會激活一些相同的大腦迴路。
這種現象可以透過多種方式表現出來,包括“跑步高潮”,即身體在長時間體力鍛鍊後釋放內啡肽,產生暫時的幸福感和緩解疼痛的感覺。你也可以將人們喜愛辛辣食物的原因歸咎於這個巧妙的生物獎勵系統。
英國作家安娜·麥克納夫 (Anna McNuff)表示,儘管忍受痛苦非常困難,但克服痛苦可以讓人變得特別有力量。她以騎自行車穿越美國每個州和赤腳在英國跑完相當於 90 場馬拉鬆而聞名。
當然,能夠克服痛苦的經驗是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自由。 「我可以稍微退後一步,或坐在痛苦與不痛苦的刀刃上,」麥克納夫說。 “如果我想到痛苦,我會喜歡它,因為它讓我感覺到活著。”
為什麼觸發點會引起如此多的疼痛——以及如何緩解它
關於先天與後天的問題混淆了對自然疼痛耐受性的科學見解。畢竟,很難說一個人的敏感度來自哪裡,因為許多因素影響我們日常的疼痛耐受力,包括遺傳、性別,甚至我們的睡眠時間。例如,女性對疼痛更加敏感,這是女性體內荷爾蒙水平高於男性的潛在副作用。另一方面,據說男性對疼痛的耐受力更高,但他們報告疼痛的可能性比女性更小,這可能是因為社會教導他們壓抑自己的情緒。
痛閾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
進一步研究發現,我們的痛閾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成年後和晚年時痛閾會逐漸升高。謝勒說,這可能是因為年輕人的好奇心更強,可供借鏡的負面經驗比以後少。他說:“如果疼痛不是一種困擾,我們就不會小心自己的身體。” “我們會做出瘋狂的事情,而且活不了多久。”
在慢性疼痛面前,較高的疼痛耐受力往往會變得毫無意義,因為慢性疼痛持續三個月以上時,會嚴重限制自由時間或工作活動,並對人的生活品質產生負面影響。
在美國,約有 21% 的人口(超過 5,100 萬成年人)患有這種長期疼痛。據估計,全球有數十億人患有慢性疼痛,許多國家全民的疼痛和殘疾狀況正在惡化。
運動療法也被證明是對抗慢性疼痛的有效工具。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某些類型的運動,如瑜伽,與成功預防和治療多種慢性病(包括偏頭痛和下背痛)有關。
克服痛苦可以幫助一個人變得更強壯
人們也發現冥想、靈性和宗教可以幫助他們應對。事實上,一些研究表明,獲得精神資源雖然不能減輕患者的痛苦,但可以提高患者對急性和慢性疼痛的耐受力。
然而,痛苦也有其用途。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告訴你你的身體已經達到極限了。有時,克服痛苦可以幫助一個人變得更強壯。
麥克納夫說:「訓練不僅是為了增強身體的韌性,也是為了建立心理信心。」根據她的經驗,克服痛苦和失敗的大部分準備工作包括意識到如何應對壓力和傷害。
「人們通常認為在為一次大冒險進行訓練的途中受傷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更好地了解自己身體的機會,」麥克納夫說。 「說到底,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身體,你越能推動它、刺激它、戳它、了解它,就越好。”
歸根結底,由於痛苦和快樂在我們的社會結構中緊密交織在一起,墨爾本大學心理學教授布羅克·巴斯蒂安認為,如果其中任何一種感覺佔據主導地位,那麼存在就不會那麼令人滿意。他說:“從小事上講,我們總是在尋找一些能給我們帶來挑戰、能讓我們有所突破的事物。” “經歷一些痛苦對於幸福和健康的生活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