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建在冰川深處的秘密核動力城市。它的真正遺產現在才被揭示。1960年10月的一個寒冷的日子,一隊在世界之巔辛勤工作的美國陸軍技術人員站在冰川腹地,為啟動核反應爐做最後的準備。兩名工人正在雪地測試極地站 15 個逃生艙口中的一個。一名工人爬到了梯子的中間,另一名工人則在梯子腳下。工人們正在測試極地站的 15 個逃生艙口中的一個。當這張照片和其他照片出現在 1962 年 5 月的《國家地理》雜誌上時,該營地被譽為一項工程奇蹟——儘管它在冷戰期間作為秘密核基地的真正使命仍是機密信息。Neil Shea發表在最新一期《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的<美國在格陵蘭島冰川下建造了一個秘密的冷戰基地。它的秘密現在正在被揭曉。>( The U.S. built a covert Cold War base under a Greenland glacier. Its secrets are now being revealed.)
工人們正利用明挖回填技術建造戰壕
這是一個實驗模型,規模較小且不穩定,當然,那是原子能發展的早期階段;人們知道一次輻射就足以殺死他們。他們被閃閃發光的雪牆包圍著,雪牆遮住了他們的聲音,反射了他們燈光投射的光束,吸收了蓋革計數器的滴答聲。在他們頭頂上方很遠的地方,有一塊波紋鋼板製成的拱形天花板。他們的腳下有一塊厚達一英里的冰層,其古老程度可追溯到更新世。當連鎖反應終於開始時,人們突然鬆了一口氣,也許附近的控制室傳出了一聲緊張的勝利歡呼。但幾分鐘後,團隊就開始忙著關閉反應爐。冰層深處的某個地方出現了漏洞。放射性中子正在洩漏到黑暗中。
在所謂的明挖回填技術中,人們會在新溝渠上方放置一個金屬拱門,然後用挖掘出來的雪來掩埋它。
想像一下,那些人被困在格陵蘭島的冰川中,努力啟動反應爐——也許他們是唯一如此完美地懸浮在冰河時期和原子時代之間的人類。從來沒有人做過他們所做的事情。而且沒人會再嘗試這麼做。從表面上看,他們所採取的精心策略是為了展示美國的創造力:精心建造一個巨大的冰下軍事基地,名為世紀營,向世界展示美國可以改變最寒冷、最惡劣的環境變成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這將是終結所有冰堡的冰堡。世界上第一座在冰川上鑿出的核動力軍事基地是工程學的勝利,是戰勝自然的勝利,它勇敢的船員們為極地荒原帶來了文明和科學的嚴謹。
600 枚核導彈可越過北極瞄準蘇聯
世紀營投入運作後,包括《國家地理》在內的各大報紙和雜誌都派記者前往這個北極前哨站,參觀迷宮般的隧道,所有的隧道都被反應爐照亮(當時反應爐的洩漏已經用鉛磚和許多創造性的工程)。來訪的記者們不知道的是——駐紮在這個最多可容納 200 人的基地的許多士兵也不知道——世紀營是冷戰時期陸軍一項秘密計劃的掩護。甚至連格陵蘭的丹麥政府都不知道,該計畫數十年來一直處於保密狀態。美國在北極的野心並不在於開發便攜式核能,而是將冰蓋變成龐大的彈道飛彈基地。根據現已解密的文件,美國陸軍指出該地區對核部署具有「獨特的適應性」——地處偏遠、靠近俄羅斯、難以瞄準。這項名為「冰蟲計畫」的計畫設想在世紀營及更遠的隧道中鋪設鐵軌,以便秘密存放和運輸多達 600 枚核導彈,這些導彈可越過北極瞄準蘇聯。
最冷的冷戰崗位
世紀營位於格陵蘭島的冰蓋上,距離圖勒空軍基地一百多英里,它被譽為一個科學研究站,但卻掩蓋了一個秘密計劃:在冰雪覆蓋的戰壕裡藏匿大約600 枚核導彈,瞄準蘇聯帝國最具戰略意義的城市。
如今,這個大膽的軍事計劃已不復存在。世紀營很久以前就被軍隊廢棄了,其埋在雪下的隧道被不斷移動的冰雪壓碎併吞噬。但更令人驚訝的遺產卻保存了下來,這要歸功於幾個長期被忽視的罐子,它們在深度冷凍庫中儲存了幾十年。這些罐子是世紀營進行的一項鮮為人知的科學計畫的最後殘餘物,裡面的意外證據現在讓現代科學家得以驚人地一瞥可能正在等待我們的更潮濕、更狂野、更混亂的時代。
真正的風險是在營地裡感到無聊
從飛機窗戶拍攝的格陵蘭冰蓋景色,與雷達掃描影像疊加,顯示埋在冰層下的一個廢棄美國軍事基地的結構元素。
去年,美國太空總署在飛越格陵蘭冰蓋研究期間意外拍攝了這個營地的照片。
合成照片:Michala Garrison、Jesse Allen、Chad Greene/NASA 地球觀測站
在基地投入運作的七年間,世紀營的人員在極度孤立的環境中勞動和生活。該基地距離最近的人類前哨——一個名為圖勒 (Thule) 的空軍基地有 127 英里。食物、燃料和設備的貨物被放在長長的車隊(被稱為鞦韆)上用雪橇拖到世紀物資供應處。人們也是透過這種方式到達營地的。
奧斯汀·科瓦奇(Austin Kovacs) 是一位現年80 多歲的陸軍研究工程師,曾在該營地生活過幾個季節,他記得,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乘坐鞦韆也要花費很多個小時。遇到惡劣天氣——暴風雪、白茫茫一片、嚴寒侵襲——旅程可能需要數天時間。有時鞦韆甚至會迷失在無邊無際的北極虛空中。然而,科瓦奇說,真正的風險是在營地裡感到無聊。 “人們認為這很危險。而且也不危險。很舒服。有時它會變得非常非常單調。
這些人住在冰內建造的預製宿舍。科瓦奇在所謂的 33 號戰壕里工作,在那裡他研究並學習了支撐極地冰蓋上大型建築物的地基。沒有陽光,沒有鳥鳴,沒有微風。基地劇院每周至少放映一次電影。該圖書館藏書不多。男人們在公共浴室洗澡、刮鬍子,在明亮的食堂吃飯。各種廢物——垃圾、污水、工業化學品,甚至用於冷卻反應爐的放射性水——都被倒回冰川,並在那裡凍結。目前。
他們喝的是冰川井裡的水。掉進一個漆黑巨大的洞穴。在一片漆黑中懸掛著真是一件令人興奮事。專家們監控營地核反應爐的控制面板,該反應爐能夠產生足夠的熱量和光,滿足 500 多個普通美國家庭的需要,與進口燃料到偏遠的前哨相比,可以節省大量成本。
他們鑽探深度超過 4,000 英尺
科瓦奇記得早上醒來時,他聽到營地的擴音器傳來一個女人的歌聲。 「這是當時一首流行歌曲,」他回憶道。 「但過了一段時間——幾週之後——就實在無法忍受了。你只是想讓她停下來。時間已經過去很久,科瓦奇現在已經記不起這首歌和歌手,只記得她的聲音在黑暗中飄蕩。 “我希望我能記住她的名字。”
當科瓦奇專注於他的研究時,其他人則維護反應爐或研究雪的運動。在基地底部,一隊正忙著在冰層深處鑽孔。 1966年,經過數年的艱苦努力,人們終於打通了冰川底部,到達了格陵蘭島的表面。他們鑽探深度超過 4,000 英尺,並收集了有史以來第一根穿透冰蓋的冰芯。而且幾乎是一時興起,他們走得更遠,收集了 11 英尺半的古老凍土。只有當鑽頭軸承燒壞時他們才停下來。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